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事关孩子的终身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公共福祉、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面向社会公布,并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在立法上确认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环境和教育体系,共同促进优质教育环境的创造奠定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在家庭教育方面,西安市近年来是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的?近日,记者采访了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
成立家庭教育教研机构系统规划设计家庭教育
解慧明说,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情况在相同的学校教育场景中,也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造成这种教育结果差异的很大因素在于家庭教育,以及来自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父母教育理念。她表示,西安市和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完善自我、丰富情感、启航梦想、启迪价值、慰藉精神”的重要作用。
解慧明说,2015年以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西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测评大数据分析调研,开展研究寻求规律,深刻体会到影响教育关键因素——家庭教育。2020年,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经过前期大量调研,成立家庭教育教研员工作室,开展了全市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家校共育系列丛书编撰、家庭教育微课堂建设等活动。
研发家校共育系列丛书指导家长改善亲子关系
解慧明介绍说,2020年初,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家庭教育的专家、教研员、基层教师等专家组成专家团队,编撰《如何做一名卓越家长》家校共育系列丛书。此书由“家风家训养成、学习习惯养成、良好沟通技巧、指导学习方法”等核心板块构成,既有丰富的案例解析,又有操作性强的“亲子活动”指导,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指导广大家长与孩子沟通有技巧,学习指导有方法,习惯养成有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在国家“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指导广大家长深入了解政策导向,明确国家教育发展整体思路,树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客观看待孩子的优势智能,正确评估和预期孩子的身心与智能、特长爱好全面发展,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真正做到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开拓家庭教育新路径
解慧明说,为推进深度的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长家庭教育本领、推进家校合作,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坚持立德树人导向,西安市教科院将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创新工作思路,与西安教育电视台共同推出“家庭教育微课堂”,邀请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教研员、知名班主任,持续开发系列微课,面向全市、全省广大家长群体,免费开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加细致、持续和科学的指导。在《西安教育》杂志开设“家校共育”栏目,联合学校,推荐优秀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
开展面向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家长论坛活动,邀请知名专家,现场与家庭面对面答疑解惑,探索有效的亲子沟通、学习指导等方法。
解慧明表示,家庭教育指导和推进,需要持续的教科研力量跟进和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实践,探索具体的方法途径,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指导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更多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合力,全面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本报记者孟琳王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郝佳伟)11月2日,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关于2021-2022年采暖期集中供热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今冬...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