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西安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西安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西安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赵寅科就西安市“十三五”以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进行了介绍。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有196197名持证残疾人,“十三五”时期,在西安市各部门的积极协作下,西安市各级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让残疾人和全西安市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共享全面小康暖阳。
2714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
“十三五”时期,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实现了全覆盖,累计完成1715户;2714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残疾人绝对贫困问题。残疾人自强脱贫精神得到广泛宣传,西安市残疾人王磊、魏国光荣获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给广大残疾人以极大精神激励鼓励,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助残美德。
“两项补贴”覆盖率均达到100%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了稳定保障。西安市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100%,惠及8万余名残疾人。落实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
9万多名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救助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面实施。西安市全面建立了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共为残疾少年儿童提供康复救助15906人次。西安市互联网+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也已上线运行,康复救助项目现均已实行网上办理。持续开展精准康复行动,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了85%的预定目标,累计9万多名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救助,适配各类辅具4.5万余件。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西安市积极开展自行助学活动,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实施残疾人远程学历教育资助项目,200多名残疾学生进入中央电大西安残疾人学院接受高等教育。
2.4万名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就业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水平不断提升。西安市组织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近2.8万人次,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9881人次,累计2.4万名残疾人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就业。西安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在全省及副省级城市处于领先,其中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12945人次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有力推进。西安市积极开展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等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五年来共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12945人次,为3884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为1630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年均发表残疾人事业稿件180篇以上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西安市每个区县都建设了盲文图书馆;坚持举办残疾人艺术节、秦腔大赛、文艺汇演、书画展等,展示残疾人艺术才能;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精神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在各类宣传平台发表残疾人事业稿件年均180篇(条)以上。
残疾人运动员获大型赛事17枚金牌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西安市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全国特奥日”“全民健身周”“体育关爱进家庭”等特殊体育项目和健身活动;组织参与残疾人体育比赛,近几年来,西安市残疾人运动员在残奥会、残运会、全国锦标赛、世锦赛等大型赛事上取得金牌17枚、银牌3枚、铜牌6枚,涌现出了董飞霞、吴春艳、彭伟楠、周飞飞等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即将在陕西省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各项筹办工作进展顺利,残疾人参与群众运动空前活跃。
“12385”服务热线有效解决残疾人诉求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权益依法得到保障。西安市不断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救助制度,优化残疾人法律服务环节,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将“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及时并入市民热线,残疾人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448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西安市成立了残疾人无障碍促进协会,参与开展城市无障碍环境督导活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持续开展无障碍进家庭,五年来共为448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对残疾人打开新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还针对残疾人推出了信息无障碍的新举措,帮助残疾人共享信息社会的便利。
本报记者艾莉
新闻推荐
金秋十月,骊山脚下的临潼石榴大面积成熟上市。走进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道杨家村的石榴园内,空气中都弥漫着丝丝香甜。果...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