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名校”引领“+校”的新教育格局形成以来,“择校”“大班”等名校现实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以输出“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管理为核心、以输出优秀队伍为关键的西安“名校+”工程,不仅让更多学生享受到家门口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推动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覆盖。今天,就跟随记者走近西安这几所学校,听听“名校+”的故事。
西安市第三中学第二分校
助力“名校+” 筑梦育人路
2020年6月14日,西安市二中成为“三中名校+”联合体的一员,正式更名为“西安市第三中学第二分校”。时至今日,赵华所在的学校加入三中大家庭已半年有余,作为二分校的一名教师,回忆半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她心中有感慨、有幸福,也有陶醉。
在这半年的时光中,巨大的LED校名牌、新增的学生宿舍、重新铺设的操场、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张贴的班级牌、丰富的宣传栏、新增的多功能教室等变化,让一个沧桑校园的青春容颜正在焕发。
此外,整个学校的学习工作氛围也在悄然改变。借鉴学习总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如“站立式早读”“午检午练”“日清”,教职工“日报”等。同时,“名校+”联合体积极举办运动会、喜迎教师节等各种文体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
“自从加入“名校+”后,我和我的同事、学生们仿佛被卷入了一种力量中,这种力量强大而催人奋进,耀眼而予人方向,我想这就是名校的精神气质——严谨求实,高效有序”,赵华说。而教师队伍的实力与素养正在提升,“+ 校”间的赛课、公开课让教师们站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来充实自己、展示自己。
学校的发展变化让赵华深切意识到,“名校+”并不是一个形式、一个口号,而是用流动的教育资源激发每一所学校的潜质,赋予每一座学校能量,最终实现教育均衡,最终让每一个孩子都受益,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西安汇知中学
整合优质资源 深化教育改革
在西安汇知中学副校长王彬看来,“名校+”突出优质资源整合,将民办教育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与公办教育的规范性与公平性相结合,在凸显八十九中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的同时,强强结合,极大地增强了西安汇知中学的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西安汇知中学独特的“目标卓越化、管理精细化、教学生本化、名师梯次化、课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西安汇知中学以“立德树人,以德育人”为抓手,积极探索“五育融合并举”,坚持构建“近、小、实、亲”的德育特色,即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小处着眼,小事做起;联系实际,增强实效;亲自参与,亲身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聚焦课堂,探索有效特色教学,形成了具有汇知中学特色的“三二一”特色课堂,即“以激发兴趣为抓手,以有效问题为依托,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三个环节构建高效特色课堂;落实“教师教的度和学生学的度”两个维度;“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诉求”一个核心。
依托教育集团的“教师梯次培养计划”,对教师实行统一梯次培养。进一步完善“学习-反思-实践-展示”的培训机制,搭建交流研讨、观课评课、专家指导、示范比武等教研平台,带动教师成长;完善“骨干-能手-带头人”的名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成长;不断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关注教师群体,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整体素养。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多举措并举
让老百姓享受家门口优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名校+”工程的深入推进,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锐意进取,推陈出新,通过改造校园、文化提升、师资共享、帮扶招生等一系列举措,带动“+校”快速提升,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每名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在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分校学生孙翊馨的家长看来,“名校+”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现在,作为“名校+”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她亲眼见证着市九十三中加入西安市二十六中“名校+”教育联合体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些年让人闻之色变的薄弱学校变为现在人人艳羡的好学校,真正为群众解决了“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的大问题,为学生的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石。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分校学生卫姝蔓的家长表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每位家长内心最大的渴望。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名校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也正是“名校+”工程带来的希望和福音。
“孩子来到二十六中本部就读时,我的内心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孩子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名校。担忧的是,她基础一般,不知能不能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直到我参加了两次家长会以后,我的担忧彻底放下了。”卫姝蔓的家长说,家长会成了她和学校沟通的桥梁,同时见证了名校老师的细心、用心和责任心,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辛勤努力与付出,也充分体会到了“名校+”工程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
当“+校”成“名校” 她一定会默默地点赞
刘淑琴是一名在西安高新教育体系历练和奉献了二十多年的语文名师。如何突破自我?如何持久获得职业尊严和成就?如何让宝贵的教育经验发挥更大的价值?时代赋予名校全新的使命,高新教育力推的“名校+”“一长多校”制度提供了携手共进、多方共赢的新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0年9月,刘淑琴来到了西安高新一中初中东校区,作为一名从名校派驻到“+校”工作的优秀教师,刘淑琴一方面继续从事语文教学兼新苑文学社总负责人工作;另一方面,作为东校区教研室副主任,还承担着把握教学方向,引领教科研工作以及培养年轻教师等重任。
角色转换增加了相当多的工作量,但同时她惊喜地发现:职业倦怠消失了,职业瓶颈突破了,心中不断燃起教育激情,焕发出青春活力和珍贵的创造力。这些变化得益于高新教育的顶层设计,初中校区领导的信任支持,青年教师的虚心好学,以及自身的勤勉努力等。而看到“+校”孩子们因获得名校教育资源而喜悦自豪时,她发自内心地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作为名校文学社创始人,刘淑琴把分社、公众号开到了“+校”,积极推进读写活动,当孩子们捧着《新苑东校区师生作品集》阅读时,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在“+校”,刘淑琴从学生、青年教师、徒弟身上,习得了太多可贵的经验。她说感谢这段单纯充实的时光,让她深刻感悟到职业成就和幸福。倘若有一天,“+校”成“名校”,她一定会默默地在心里点个大大的赞!
西安高新唐南中学
共享名校资源 搭建帮扶体系
西安高新唐南中学自建校之初便与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合作办学,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使得学校共享名校资源,在人员调配、教师培训、课程配置、教研活动、教学进度、教学测评、评价标准七个方面都和高新一中初中校区保持统一。
在管理层面,多位领导干部来自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将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带到唐南中学。在师资建设方面,两校教师之间切磋教研,并形成了帮扶机制。更具特色的是学校的测评体系,据西安高新唐南中学常务副校长闫广涛介绍,学校的测评不仅与高新一中初中校区保持同步,并且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质量分析体系。从班级学生自我个体分析、各学科教研组的教学效果分析、年级组的班级横向分析、学校层面的问题诊断分析,最后到家长会上的汇报分析。彻底查漏补缺、后期精准帮扶,达到全校共育、家校共育的目标。
此外,西安高新唐南中学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西安高新唐南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带动其他“+校”共同发展。目前,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雁南中学、北大新世纪学校、南苑中学都是西安高新唐南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成员校。“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责任。”闫广涛介绍,西安高新唐南中学在教师培训、教学测评、测试结果分析等方面都与“+校”实现了资源共享。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教育联合体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家庭享受“名校+”带来的幸福感。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
资源共享同谋发展 发挥名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在名校+教育共同体建立之初,西安经开第一学校针对“+校”特点,提出“重拾企业精神,打造企业文化”的文化理念,倡导各校明确树立“品牌求生存”的精神,提振信心,开拓进取。经开一校先后派出管理团队进驻经开五小、二小、二中等校,全面负责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为使“名校+”工作落地见效,西安经开第一学校每月定期召开各校负责人联席会议,以“合作共享、和谐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发展方向,从制度建设、教师交流、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德育活动、组织联考、表彰优秀、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探索“名校+”教育共同体管理的新模式,八所学校领导全方位沟通交流,逐渐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并构建以“校长联席会-制度建设-问题导向-纵深发展”为主线的工作流程,为有效地落实“名校+”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名校+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西安经开第一学校教育共同体先后成立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艺术等18个名师工作室,同步组建18个教师交流群。此外,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送教机制,发挥名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名校+”教育共同体工作扎实,推进有力。自成立至今,在脚踏实地的教研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名校和“+校”的教育合力,共享资源,同谋发展,极大地带动和提升了城北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西安市赢得良好赞誉。华商报记者 孙夏 王媛 张競之 实习记者 锁铮铮
新闻推荐
5月30日,西安市民马先生打进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说:“泰和御景豪庭小区北门门口有一处绿化草坪,从去年5月开始改造成...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