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欣
老伴儿走的时候,就想吃一口我亲手擀的臊子面,只可惜没那条件——这是一位癌症患者未完的心愿和病患家属最后的遗憾。90后小伙许凯说:“听到这句话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现在做的所有事都是值得的。”他说的这件事指的是创办“德善爱心共享厨房”,为所有有需要的病患家属提供一个可以给亲人做饭的地方。
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位于含光路雁塔西路东南角的爱心厨房对外开放。
与厨房有关的琐碎事都要操心
5月18日,许凯和团队的小伙伴仍然在厨房里忙活着,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近期他每天都会过来看看,调味料买齐了没、锅碗瓢盆够不够、线路安不安全、热水器调试好了吗……很多与厨房有关的琐碎事情,都需要这个压根儿不会做饭的90后小伙来操心,“总想着让来做饭的人能要啥有啥,就必须做得周到些”。
这是一个标准厨房的样子,8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10多个炉灶、抽油烟机、操作台、冷藏柜、地面水槽,甚至有一台油烟处理器,室外的地下还有油水分离池以及相应设备。“我一开始想简单了,以为就是几个炉灶、一些盆盆罐罐的事,但真正做起来之后,才发现想要更长久、更安全,就一定要专业,所以就按照专业厨房的标准来做了,这也让我们的预算从最初的七八万元,到了现在的17万元。”许凯说。
虽然预算超出很多,但好在厨房已经建成,“那些长期住院的病人,离家久了可能就想吃一口亲人做的可口饭菜,可大多数家属都没地儿做,现在在这里就能实现。”他表示,爱心厨房收费但不盈利,会试运行一段时间核算成本,“只有保持收支平衡,厨房才能正常运转,才能帮到更多人。”
记者看到,厨房外的一面墙上,已经有患者家属写的留言:父亲生病的时候,每天就想着去哪给老爸弄点好吃的饭菜,在西安长期住院的人,真的需要这个厨房……
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
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家厨房?许凯说起了自己的初衷。
今年1月,他在高铁上,看到了江西南昌老万夫妇的小店故事,就去探访了老万夫妇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开办的“抗癌厨房”。说是厨房,其实是露天的,有几十个炉灶、锅碗瓢盆、调料、米面油等物品供患者家属使用,炒菜仅需1元钱。老万夫妇常年无休坚守了17年,为的就是让那些长期住院的病人能吃上一口家人亲手做的饭菜。
“老万夫妇特别淳朴,他们说‘吃到亲人做的饭才是家的味道’,‘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病人治病的砝码’,‘要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吃上家人做的饭’,他们感动了我。”当时,许凯就花2000多元钱买了米、油、围裙、案板等送给老万夫妇,还开玩笑说要加盟一个,“其实当时我就决定了,要在西安也办一个这样的‘抗癌厨房’。”
一回到西安,许凯就开始琢磨这事儿,春节过后就到处找地方。选来选去,把地点选在了省肿瘤医院旁边,“附近有两家大医院,有需求的人会比较多。”然后又在周围找合适的房子,最终定在了现在的这个院子里。
装修进行了3个月,这期间,许凯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他其实是一个在抖音上拥有近200万粉丝的博主,从小喜欢摄影,爱在田间地头跑,坚持10年免费为老人拍照,被评为“西安好人”“陕西好人”。平时,他除了管理好自己的摄影公司外,还和团队拍摄短视频,他们创作的“和陌生人打招呼”系列视频,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有了号召力之后,许凯团队也做直播带货赚钱,创办爱心厨房的钱大多来源于此。“这也是我把厨房命名为‘德善’的原因之一,因为我的抖音名里有这两个字。”
创办爱心厨房的事情,他在抖音上和大家做了分享,很多粉丝评论支持他,有的说要来当志愿者,有的说每个月捐100元钱,有粉丝买了16口锅寄来,有粉丝揽下了制作门头牌匾的任务,还有粉丝表示要捐献大米,他的朋友也赞助了1万元……记者看到其中一条评论说:“想到了外公去世前和家人吃的最后一顿饭,觉得这个厨房对于抗癌家庭来说特别实用,也特别温暖。”
“大家的支持让我感受到爱是双向的,所以更要把厨房办好。”但许凯也说,“希望大家都用不上这个厨房,都不生病,都好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两天进行,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安全参加考试,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5月19日温...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