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门陶浒 绘
□朱桐
霏霏淫雨能浸出西安的古味。此时你会看到,城市在雨水的刷洗下一层层褪色,直到褪成如城墙一般的灰,直到褪成唐朝。
出大兴善寺,沿长安路向北,草场坡十字有一家新疆饭馆。比西域美食更惹人注目的,是门口那个拉二胡的老头。每当月上梢头,老人就会带着他的马扎和胡琴在饭店门口演奏。老人擅奏《赛马》,拉到激烈处,琴弓挥动如风,吹散了他头后的发髻。和着饭店音响的新疆音乐,草场坡就成了阳关、玉门。琴声说着瀚海阑干百丈冰,说着醉卧沙场君莫笑。任长安路上车水马龙,都盖不住这个角落的肃杀。要想得安静,得从草场坡再往北。
进永宁门,路东边的书院门街藏着西安所有的文气。不必说街北程朱理学的遗珠,也不必说街南近代名宿的故居,单是路两边的摊位就卧虎藏龙。有一位画扇面的大叔,不修边幅,鹑衣百结。他醉心于芥子园山水,往往几笔勾勒,终南秀丽就跃然纸上。遇到外地游客,他会停下笔来,滔滔不绝起长安历史,有时言碑林书法,有时言关学渊源,连珠妙语,引得摊位前摩肩接踵。街东头的安居巷有位失去两条小臂的书法家,他用肘弯夹着一根毛笔写作,一手蝇头小楷笔触精到,丰筋多力。展出的作品里属《心经》最多,他说他问过卧龙禅院的比丘,僧人告诉他写够三万六千遍,菩萨会让他来生有个好造化。
出安居巷,沿三学街东行数百步,进下马陵。相传大儒董仲舒葬于此,汉武帝路过此处下马步行,以示尊重。而今若到此,依然要下马——闻香下马。不足二里的巷子,充斥着南北风味。巷子中段有家卖葫芦头泡馍的小店,以前老板是一位老阿姨,常去几次,老阿姨就能认识你,碗里总会给你多加些肥肠。小店用木栅栏围出一片小院,来得早可以坐在院子里吃饭,一抬头就能看见城墙上的游人,日头从树叶的间隙里挤出来映到碗里,汤都泛着一层光。
沿着城墙修建的顺城巷是把时光隔开的一条路。墙里是歌舞升平的年轻人,每个酒吧的驻唱歌手,都渴望从这里被这座城市认识。墙外面是秦腔自乐班,有个老头会秦腔中的獠牙功夫。他曾经是某县剧社的台柱子,退休后随儿子来到西安。老头最爱聊往事,上世纪50年代进京表演如何轰动,被领导人接见时如何紧张。几十年来,那些记忆都在他人生中熠熠生辉,衰老无法将其磨灭。
老头家住城东乐游原,那里的樱花年年娇艳,春日里游客如织,李义山在这里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春日另一绝景在城南曲江,垂柳如烟万红千翠,杜工部在这里写下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还有大雁塔的晨钟,荐福寺的古柏,昆明池的鹊桥,南五台的云海……
我曾在北大街上,看过太多次月亮挂在钟楼顶上,时缺时圆。我问月亮,你跟我走吗?它说一千三百年前,有一个从蜀地来的少年,也曾在这里,醉意朦胧的,看过许多次月亮,他甚至邀请月亮和他一起饮酒。后来少年老了,这里也被一场大火焚尽。
大明宫的风吹往开封、临安、大都、应天,再也没有回来。
新闻推荐
好风景成乡村振兴“金钥匙” 首届“中国·临潼小金牡丹生态艺术季”开幕
本报讯(记者骆妍)昨日,临潼区小金街道乡村振兴暨首届“中国·临潼小金牡丹生态艺术季”主题活动启动。当日,大量游客涌入...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