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近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看看“耳背”老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3月3日下午,冯爷爷坐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音量放得特别大。冯爷爷女儿不好意思地说,老爷子每天看电视都这样。
冯爷爷今年75岁,前两年开始出现“耳背”,家里人和他说话经常没有回应。冯爷爷女儿说,自己母亲去世后,冯爷爷一个人生活,再加上现在“耳背”,晚辈和老人说话越来越少,不知不觉就和老人疏远了些。为了方便联系,冯爷爷子女为他配了一部手机,但冯爷爷却极少使用,因为他时常听不见电话铃声,即便电话铃声调到最高,冯爷爷也总是听不到。
针对老年人“耳背”,记者3日下午采访了西安市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与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龚龙岗。龚龙岗介绍,老年人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听力下降,一般称为老年性耳聋。听力下降的年龄和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讲60岁以后,人们就开始逐渐感觉到听声音不再那么清晰和灵敏了,这是很多人要经历的。
龚龙岗提醒,患有老年性耳聋的情况因人而异,但只要身体机能好、营养全面、身体健康,一定能让耳聋症状慢点来。另外,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内血管痉挛,保持好心情是避免老年性耳聋的法宝。同时,要避免在噪声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过久。老年人要尽量避免长期的噪声刺激,遇到突发性噪声时,要尽快远离,减少噪声对双耳的冲击和伤害。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听神经,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致内耳供血不足而影响听力。龚龙岗建议,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内耳的血液供应也会随之得到改善,平日里可以根据身体状况来选择健身项目。
有的老人因耳聋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引起孤独感、挫折感等心理问题。龚龙岗建议,如果老人突然听不到手机铃声、鸟叫声、女性说话声等高频音,以及老人说话的声音突然变大,将电视音量突然调大等情况发生时,家人应及早带老人前往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筛查和诊断,尽早干预。
记者马相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龚伟芳)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