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花看西安”活动来到陕鼓集团。(资料图片 受访者供图)
开栏语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犹如3月的和煦春风,吹拂古城大地,浸润每个人的心灵。
西安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最需要的每一处角落,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即日起,本报开设“有一种幸福,叫被需要——西安最美志愿服务”专栏,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志愿故事,分享一缕缕温暖的文明新风,促使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带动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
山沟沟里的娃第一次进城吃肯德基,孩子哭,她也哭;
娇生惯养的城里娃第一次学会感恩,妈妈哭,她还哭……
她有一颗柔软的心。“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帮助孩子们学会接纳和成长,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相聚在一起,推动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为孩子们“搭个窝”还一个快乐的童年
11年前,张小娟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省级媒体的主持人。“当时,我在陕西省广播电台主持一档少儿节目《金色年华》,节目会邀请很多在学校表现优秀的小朋友来做客。”
起初,她惊讶于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优异的表达能力,“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小人精’。”但时间一长,张小娟感觉到了问题。“孩子们讲得确实好,但大部分内容挺空洞的,表达的情感和见解来自书本、来自理论、来自家长,唯独不来自实践。”
“孩子们正在丢失一个快乐的童年。”张小娟有点难过。但也正是这个发现,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让她的人生做出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2012年,从媒体辞职的张小娟策划了首届“少儿垒石头”公益大赛和“春天我为小鸟搭个窝”公益活动。“我们从终南山脚下把数不清的石块运到大唐芙蓉园南门,200多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兴高采烈地比赛垒石头。为小鸟搭个窝的活动在翠华山举办,吸引了1000多名孩子和家长,我们邀请陕师大的鸟类专家讲解秦岭鸟类的生活习性、垒窝特点,孩子们自己动手为小鸟盖房子。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真正地亲近大自然,带着乐趣去学习,带着思考去观察。”
这一次尝试,让张小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愿意投身公益活动,当一名志愿者,为孩子们的兴趣和成长‘搭个窝’,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送你一朵“小葵花”看看美丽的西安我的家
如果说,城里的孩子缺少的是快乐,那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
2013年,张小娟创办了陕西小蜜蜂青少年职业体验中心,发起了“小葵花看西安”公益活动。
一朵“小葵花”就寓意一名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以及特殊儿童。“他们渴望阳光,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关怀和帮助。‘小葵花看西安’要把爱和阳光带给这些更需要关注的孩子们,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看得更远,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看西安怎么看?是张小娟最先思考的问题。“如果只是进城吃一顿、玩一次,意义不大。我们每期都设置了不同的主题,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不同的职业,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8年来,“小葵花看西安”从来没有间断过,每年都邀请500多名孩子参与活动。“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污水处理厂、法士特、陕鼓集团……了解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们去特警队、去交警指挥中心、去眼科医院……看看不同职业都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学文物修复,去自然博物馆学植物知识……不仅是看美丽的家乡,也是看社会的发展,看生活的百态,看人生未来的职业方向。”
“我不知道自己和志愿者的这些行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多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很多温暖和感动。有一位叫薛瑶的11岁小女孩,她参加小葵花活动后跟我说,自己像天上的鸟儿一样飞出去看到了更远的世界。”
为志愿者“建个家”圆一个有爱的梦想
“每次组织‘小葵花看西安’活动,志愿者们都要4点多就起床,5点多就出发去村庄接‘小葵花’,更不要说每场公益活动事无巨细地安排、沟通、协调……志愿者这条路,我走了近十年,我也曾问过自己辛苦吗?值得吗?”
张小娟的回答是默默的行动和更深入的思考。
2020年,张小娟成为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主任。“和创办陕西小蜜蜂青少年职业体验中心不同,作为陕西三大平台性社会组织之一,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为志愿者们建立一个‘家’,培育更多像‘小蜜蜂’一样的社会组织,催生更多像‘小葵花’一样的公益项目,为志愿者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相比10年前,我们的志愿队伍越来越壮大,志愿者年龄层次更加丰富,人员构成更加多元,很多新的理念也在形成和发展。”张小娟总是在思考,让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更贴近群众,更可持续发展还要解决哪些难题?“比如,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如何实现有效对接?想做志愿服务,去哪报名?社会组织需要志愿者,去哪招募?能不能搭建或借助一个统一的平台,把志愿服务和群众需求对接起来,把志愿者的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起来。”
“再比如,要促进常态化发展,就要建立起良好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是公益的,但要实现长效发展,社会组织要有造血功能,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相对完善的激励体系,也在探索如何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好心办坏事”的尴尬时刻也就难免出现。张小娟记得一个小细节,“在儿童福利院组织活动时,曾经有家长现场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他们都没有爸爸妈妈多可怜’,其实这对福利院的孩子也是一种精神伤害。我们倡导志愿服务前应有培训,不仅是专业知识培训,还包括志愿精神、志愿理念的培训。”
投身公益活动,志愿者们都怀揣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充满爱和希望。“我相信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就像让我梦开始的那场活动名叫‘春天我为小鸟搭个窝’,我想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快乐成长的小窝,为志愿者建立一个实现梦想的小窝,也为自己的人生建起一个幸福温暖的小窝。”
【记者手记】
采访中,张小娟的眼神始终是温柔的,像阳春3月一股和煦又温暖的风。
她坦言,做志愿者这么多年,自己的心态也成长了很多。“人变得越来越积极,看事情越来越透彻,幸福感越来越强。”幸福感来源于哪?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志愿服务,看似是奉献与付出,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和回馈?“人在环境中,我们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服务自己,学会接纳,提升自我爱的能力。”张小娟说。
这种幸福感,无疑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满足和喜悦。助人自助,也许这正是志愿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志愿者无私地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这爱与暖、光与热,又滋养着自己,源源不断,传递不停歇的幸福力量。(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张端采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静波)3月1日上午,随着中华西路站—安谷路站区间右线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至此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首台盾构机顺利...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