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身体的感觉

来源:西北信息报 2021-02-04 23:31   https://www.yybnet.net/

身体的感觉很重要呢!

这是吴克敬老师在一次以我们几个扶风乡党为主的小型聚会上说的话。

庚子岁末的那天晚上,我们六七个人在几杯酒下肚之后自然而然地谈起文学。吴克敬老师是长辈,他听了我们几个年轻人关于做人和作文的观点后,冷不丁冒出一句话:“身体的感觉很重要呢!”接着,他又说:“我们要软软活活地做人,软软活活地作文。”听罢吴老师这句话,我蓦然想起五六年前一位扶风乡党分享给我的录音。那是吴克敬老师与王宗仁、窦孝鹏等几位刚从北京回来的扶风籍文学前辈在关中风情园里的一次文学交流的录音。那段录音大约有四十分钟,主要是吴老师在说话,他当时说了很多,我大多已记不清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个观点:文学要传播爱与温暖。

这十几年来,我生活和工作于省城西安,业余也搞点文学创作。在西安这座城里,我们扶风的作家及业余作者不少,大多我都认识,而且素有来往,但要论资历、名望及创作成绩,那自然非吴克敬老师莫属了。在西安的扶风籍青年作家大多和吴老师有交往,一说起他,大家都是尊崇有加。

我知道吴克敬老师的大名,是在2005年前后。那几年,我曾订阅过《美文》杂志,经常在上面看到吴克敬老师的文章。我那时候所看到的吴先生的文章,大都是写西府一带风土人情的散文随笔,内容很接地气,语言质朴温润且富有地方特色,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此,我就特别留意起他的文章。后来,常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报纸副刊及文学选集上读到他的大作。

因为喜欢吴克敬老师的文章,我就陆续买了他的不少著作。在我的书架上,陕西作家的书籍数目较多,其中又以他的书最多。我最早所买的吴老师的书,是西安出版社推出的“作家文库系列”,其中有他三部作品:散文集《伤手足》、短篇小说集《血太阳》、中篇小说选《羞涩的感觉》。这一系列作品是2009年出版,我于2010年在网上买到的。拿到这三本书后,我如获至宝,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读完。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阅读他的作品。2012年,我又在网上购买了他的获奖作品选《五味》《含泪的信天游》等书。通过阅读这几部书,我基本清楚了他的身世、经历、思想情感和文字风格,对其人其文愈发敬佩起来。

吴克敬老师是我们扶风乡党,是陕西作协系统的领导,也生活在西安这座城里,而我又喜欢他的作品,所以就有了后面的交集。

那是2012年的冬天。华商报社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贾平凹文学馆搞了几场公益性文学讲座,所请的皆是陕西文坛的大咖,去听讲的多是当时比较活跃的西安文学青年,其中也有几位是已小有名气的。那时,我虽已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过数十篇文章,但还没有出过什么书,因为特别喜欢文学,所以就一连过去听了两三场。

我听的第一场文学讲座就是吴克敬老师主讲的。那天晚上,我一下班就打车赶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我去得最早,抢了一个最好的位置——主讲人左边那排的第一个座位。因为坐在这个位置,使我能够有机会能亲近吴老师,近距离地感受他的风采。那天的讲座,没有幻灯片,亦无讲稿,但吴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精彩,其文学创作理念和观点很是独到,是我之前在其它文学理论、评论文章及专业书籍中没有看到过的,让我一下子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吴先生让大家提问。我是第一个响应的。我向他鞠了一躬,接着又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并特别说明自己是扶风人。吴先生一听说我是扶风人,立即问我是扶风哪里的。得知我是绛帐镇人时,他脸上露出一丝亲切温暖的笑容。我已经忘记自己当时的提问内容,只记得吴老师的回答很是轻松自如,亦幽默风趣,引来满堂笑声。互动环节结束后,吴老师应了大家之请,很是配合地与大家合影留念。我掏出一个软皮笔记本请他签名,他欣然同意,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散场的时候,我看到吴老师坐过的桌面上有一张折叠在一起的小纸条,便拿过来拆看。纸条上面有几行深蓝色字迹,正是这次吴老师讲课的提纲及几句关键话语,这应该是吴老师的东西,我便将它顺手夹进了自己的本子。

2014年夏天,在一帮扶风青年作家和业余作者的支持下,我想策划主编一套“扶风文库”。当时考虑到扶风是一个散文大县,写散文的人较多,我便决定先做出《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我和几位扶风青年作家组成一个编委会,我们在网上讨论了一下,这本书要把能联系到的扶风籍作家及业余作者的精品稿子都收进去,让扶风作家集体出征,全面展示扶风散文创作阵容和实力风采。其中,名家的稿子主要由我和几位副主编来约。我第一个想到的名家就是吴克敬老师。我虽然有他电话,却不敢贸然打,便专门写了一封态度陈恳的约稿信,悄悄地发到了他的电子信箱,没想到第二天就得到回复。吴老师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他全力支持,稿件可从他的新浪博客上任意挑选。看了回信,我特别高兴,也是信心满满。吴老师的新浪博客我是长期关注着的,所以很快选出他的两篇散文:《母亲的炊烟》和《西安味道》,并把他纳入我们这本选集的顾问名单之列。

在我们全体编委会成员的努力下,《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于第二年2月就顺利出版了。拿到样书后,我便首先考虑给我们的顾问老师邮递,一人两本。因为吴克敬老师当时住在曲江,我便打电话联系他,说想把样书给他亲自送过去,看他什么时间方便。那天,我按照吴先生给我说的地址,打车去了他所住的翠竹园小区。因为是首次登门拜访,那个小区又很大,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就不时给吴先生打电话询问,他也并不生气,在电话中耐心地给我说怎么走。后来,等我找到房号,他刚打开家门,准备出来接我。看到我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省平,你来了。”说着便主动和我握手。那是一双曾做过精美木工活儿的手,也是一双写过不少锦绣文章的手啊,温暖而软和!这是我当时身体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进客厅之后,吴老师给我倒了一杯水,他就坐在沙发上,一边听我说话,一边用弯头钢笔在两本书的扉页上题字。很快,他将两本书递到我手上,语气和蔼地说:“这是刚出的书,送给你。”我赶紧双手接过来一看,一本是陕师大总社出版的《吴克敬研究》,另一本是吴克敬获奖作品集《珍藏的父亲》,扉页上均题着“刘省平乡党正”,落款日期是2015年2月10日。手捧两本书,我很是激动,立即说了几句感谢的话,然后就把《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一书的编辑出版情况向他简单地做了一下汇报。他耐心听完后说:“你是为扶风文学做了一年好事呢,大家会记住你的,你今后还要继续好好写,同时也要把咱扶风青年作家们团结好啊……”因为得知他上午还要出去参加一个会议,我就没有多逗留,将几本样书交给他之后就匆匆告辞了。

这是我第一次登门拜访吴克敬老师,也是截止目前唯一的一次。他是文坛名家,是大忙人,我一直不好意思再去打扰。后来,就继续着关注他的动态。他一旦出了新书,我立即就去购买;听说他在哪儿搞讲座,我能去就尽量去聆听。这些年,我站在远处,静静地关注着他;我坐在桌旁,默默地阅读着他。曾经偶尔看到网上流传的一些非议他的乱七八糟的帖子,我感到很是气愤,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他。我知道,以他现今的地位和名望,绝不会是他们所说的那样。但是这几年来,从未见过他在公开场合去为自辩解什么,也没有写文章去回击谁。不知是谁说过这样的话:沉默是最有力的回击。我觉得,他是一位有着大智慧和大格局的作家呢!

“咱扶风人,尤其是咱扶风的文人都犟得很!”吴克敬老师喝下一杯酒之后,对我们在座的几位青年说道。接着,他呵呵一笑,说:“脾气犟不要紧,说明人很硬气嘛!但是,我们立足于扶风,但不要局限于扶风,我们的眼光和胸怀要放到无限大呢,要把咱身上的那股犟劲收敛起来,软软活活做人,软软活活地作文,这便是古人说的‘外儒内法’了……”最后,他还语重心长地说:“我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写作秘诀,这个你们在其它书上是看不到的,这就是——身体的感觉。”我们几个人很不解其意,便向他请教。他说:“文学即人学,文以载道是没错的,但要是离开身体的感觉,那就差一些了。我写文章很注重写自己的身体的感觉,我的很多文章的开篇第一句话多是写表达自己身体的感觉。比如,我在《我把母亲抱在怀里》的开头就是这么写的:‘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母亲曾经抱着我一样。’这就是身体的感觉……”

那天晚上,从饭店出来后,站在寒气逼人的街道上,看到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正在绚烂多彩的射灯光中变幻着美妙的舞姿,我的身体和内心感觉很温暖,丝毫不觉得冷。

哦,春天就要来了!

新闻推荐

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 每年损失10亿元

雄峻秀美的贺兰山被誉为宁夏的“父亲山”,它横亘宁夏北部,阻挡着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蚕食,因此成就了沃野千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身体的感觉)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