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步入2021年就传来令人痛惜的消息,先后有两位年轻人猝死,一位是曾在《巴啦啦小魔仙》中出演凌美琪的女星孙侨潞疑因心梗去世,年仅25岁;一位是某电商平台23岁员工凌晨下班回家路上发生不幸。这两起年轻人猝死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华商名医计划专家团两位医生,请他们分析介绍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急救措施。
不良生活习惯是冠心病易患因素
西安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建伟表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与生活压力倍增,一些年轻人熬夜、不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而这些都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而且精神高度紧张还会引起心血管的痉挛,容易诱发冠心病,心梗则是冠心病里最严重的,随时会猝死危及生命。对于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年轻人,吸烟以及长期熬夜是急性心梗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IT工作者,应多加警惕。
李建伟介绍,冬季是心梗的高发季节,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尤其是在清晨,血液粘稠度相对较高,比较容易出现心血管类疾病事件的发生。
有猝死家族遗传史需要格外警惕
“心源性猝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刘丹平介绍,心源性猝死往往是瞬间发生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目前,年轻人猝死时有报道,这很令人痛心和惋惜,究其原因,与他们生活不规律、熬夜、暴饮暴食等都有关系。心源性猝死的年轻人可能存在先天心脏发育的问题,或是有猝死家族遗传史;如果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熬夜等,便会成为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
刘丹平提醒,如果一个人家族中有过心脏问题且出现过猝死,作为个人应有所警惕,尤其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注意。对于没有心脏问题且无家族遗传的人,如果过度疲劳又长期熬夜、大量喝酒,一旦出现长时间身体疲劳乏力,并伴有胸闷、肚子疼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切勿拖延,请记住“所有的猝死都有预谋”。
心脏骤停需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冬季猝死的发生率增加,而心脏骤停又是日常生活里对生命极具危害性的情况,因此人们掌握和采用行之有效的急救方法,对在危急时刻挽救他人生命极具意义。
“生活中,一旦发现有患者倒地意识丧失、呼喊没有反应,呼吸停止或者呼吸不规律,即可认定为心跳呼吸骤停,需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刘丹平介绍,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为4-6分钟,在“黄金4分钟”内,有条件的可以利用体外除颤仪(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CPR);没有条件的可以依靠双手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那么,如何依靠双手做心肺复苏呢?
首先,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用双手轻拍患者双肩,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喊,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意识。让身边的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与此同时,应叫人在周边迅速寻找AED。
其次,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默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有无呼吸。
然后,迅速把患者转移到安全、易于施救的地方,将患者放在较硬的平面上进行心肺复苏。松解患者的衣领及裤带,对准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在剑突两横指上),以掌根按压,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垂直于地面,用上身力量用力快速胸外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后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中断时间不可超过10秒。按压过程中,专业人士可配合人工呼吸。
应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晕倒患者均可实施心肺复苏,如癫痫抽搐、晕厥、昏迷等患者虽然意识丧失,但呼吸、心跳仍存在,这些情况不能进行心肺复苏。
专家建议,预防心源性猝死,最好的措施就是养成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华商报记者 吴洁 实习记者 孙夏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4日记者获悉,西安高新区获批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据介绍,2021年西安高新区硬科技工作谋划将围绕20项创新驱...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