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临门》
《云朵上的新羌寨》
胡国兵
文化人物
近日,第七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2020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落下帷幕。绵阳市胡国兵的根雕工艺作品《云朵上的新羌寨》斩获大赛银奖。10月20日,记者来到胡国兵工作室,探寻他与根雕的不解情缘。
□本报记者郑金容
实习记者赵晨曦文/图
保留树根原始形态美
在胡国兵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根雕作品,唯独没有获奖作品《云朵上的新羌寨》。胡国兵告诉记者,《云朵上的新羌寨》目前正发往西安,入展中国民协在西安主办的展出。未见实物,胡国兵拿出获奖作品的照片,谈起这件根雕作品背后的故事。
《云朵上的新羌寨》保留了树根最原始的形态美,雄浑挺拔的四角碉楼立于山间,高低错落有致,纹理密集的石砌碉楼外墙,层层叠叠,数串玉米于门楣下挂着,一道道山梁,一块块石板,展现出新羌寨朝气蓬勃的面貌。
《云朵上的新羌寨》的原材料,是胡国兵7年前寻到的优质阴沉乌木,由于没有合适的制作灵感,一直放置在仓库。直到今年,这块厚重、形状适宜的原材料让他灵光一现,脑海浮现出雄浑挺拔的碉楼。胡国兵立刻着手从木头的走势、色泽、肌理进行构思,在木头上用粉笔把设想的羌寨画面大致勾勒出来。
此后,胡国兵用近两周的时间,采用三维写实和镂空的雕刻手法不停地雕刻,最终完成作品。“古羌人为了防御外敌,世代把寨子建在了高山之巅,终年与云雾作伴,所以这件作品命名《云朵上的新羌寨》,展现2008年后,新羌寨重新屹立山巅,羌族人民过上的幸福新生活。”胡国兵说,《云朵上的新羌寨》保留乌木的肌理色调,没有上漆,这件作品既是“人为”也是“天成”。
耳濡目染与根雕结缘
胡国兵出生于安州雎水镇,父亲是木匠,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喜欢上绘画、木雕。“在别人眼里,那些老树根是柴火,但在我家,这些都是宝物。”胡国兵对记者说,得益于成长环境对艺术的包容性,他自小就培养起了对木雕、对自然造物的兴趣。
初中时胡国兵利用假期跟表哥学习木雕,考大学时顺利进入工艺美术系专业。大学期间的木雕课,老师布置的雕刻作业一般完成需要一个月时间,胡国兵一周便能完成,还经常得到老师表扬。大学毕业后,胡国兵工作之余苦心钻研,向前辈讨教学习,去各大展观展,借鉴构思经验,寻找设计灵感。
2015年,胡国兵选择了专业从事乌木根雕。十多年来,他陆续参加了各种国内工艺美术比赛,作品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参加比赛既是锻炼也是交流学习。相似的原料,因为创作者的审美和理解不同,在不同人手上会呈现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根艺的魅力所在。”胡国兵说。
胡国兵熟练掌握浮雕、镂空雕、圆雕等雕刻技艺,擅长自由、充满意境的山水类根雕作品。近年来,他以阴沉乌木、金丝楠乌木为材,创作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根雕艺术品。大到宽2米,高1米的《五福临门》,小到精巧的挂坠,还有《金鱼》《残荷》《李白》《悠然》等生动的动植物、风景、人物作品。根雕《悠然》荣获2019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根雕的灵魂在于设计
胡国兵工作室旁的仓库里,存放着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树根,是他从各地辛苦收集而来。
2008年,胡国兵骑着摩托车沿涪江一路寻“根”,跑了三天,直到重庆的合川才停下脚步。他说:“在江边采砂淘金的队伍会将水中的‘朽木’扔在岸上,我以前经验较少,有时无法准确辨认木头种类,但‘淘’到心仪的树根,无论上百斤还是成吨重,都会想办法用货车拉回去。”随着经验和阅历增加,他现在对原材料的判断,信手拈来,高下即判。
虽有上好的原材料,但胡国兵从来不轻易动斧。“一块树根在未雕刻前,拥有无限的可能,它像什么、能变成什么,或者美在哪里、奇在何处,在开斧之前,我都要把树根假想上千百次,在灵感迸发之时,尽量让设计做到万无一失,少后悔。”胡国兵说,制作根雕是一门技艺,巧妙的设计才是灵魂。
胡国兵从事根雕事业期间,经历了雕刻工具的变革,2015年起,以往凿子、手工刀、木锉等费时费力的工具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电锯、电磨、角磨机等机械工具,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不变的是匠人的巧手功夫。一深一浅,一刀一木,在50多种不同形状的刀头下,胡国兵运用“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艺,将“朽木”变为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让枯木逢春,化腐朽为神奇。让木头形神兼备,展现大自然的美,是根雕师不懈的追求。”胡国兵说。
新闻推荐
平台与路径 大力实施支柱产业提升工程 全力做好5个方面10项工作
优化支撑平台增强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开发区带动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强化园区化承载。...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