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类纠纷案件呈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未央区法院受理案件547件;2019年,受理案件989件;2020年1月至9月,受理案件2108件。面对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的态势,该院以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探索出集智慧化、多元化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双核”驱动的金融审判新模式,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双核”驱动添活力
未央区法院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工作站”为依托、以诉调对接为主导,将“线上平台+线下调解”有机结合,改变了金融类纠纷仅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单一模式。
“案件经过诉前调解后,回款率方面有了明显提升。9月份,在全国36个分部回款率排名中,我们公司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员工邓洁谈道。
“仅入驻一个月时间,与工作站合作的金融机构就达到6家,导入案件数与调解率不断上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驻未央区法院工作站特邀调解员王雅竹如是说。
截至目前,陕西金融消费调解中心驻未央区法院工作站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驻未央区法院工作站共导入诉前调解案件2196件,失联修复成功率达60%,调解成功138案,当场还款38笔。
线上平台提质效
被告施某是一名消费观念超前的“月光族”,2019年因购物需要,在某保险公司的金融平台贷款9万余元。今年年初,施某无法按期还款,她选择更换电话逃避债务,原告某保险公司诉至未央区法院。陕西金融消费调解中心驻未央区法院工作站的特邀调解员第一时间通过失联修复系统对其活跃联系方式进行修复,拨通电话后,其母亲接听:“我女儿愿意调解,但因工作调动现在外地,无法回西安应诉。她年纪还小,又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千万别把她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为了快速化解矛盾,特邀调解员与双方约定时间,通过“e法庭”让他们“面对面”沟通。调解协议达成后,法官当场制作调解笔录与调解书,并通过电子邮箱向双方送达。
“本需要邮寄、公告等程序审理的案件,通过线上平台,只需一次修复、一场调解就圆满化解纠纷,不仅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也为法官减负。”速裁审判庭庭长郭丽华说道。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驻未央区法院工作站成立第一天就收到了一笔还款。被告朱某从原告某小额贷款公司借款1万元,约定分12期偿还,但仅偿还了5期,从今年2月开始,就无法与其取得联系。“我们远在北京,为几千块钱来西安维权成本太大,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诉讼材料,没想到下午就收到了被告的还款!”原告公司的负责人吴某惊讶地说。
原来,特邀调解员通过“金融类案智审平台”获得了被告朱某的常用联系方式,并及时与其沟通调解,随后朱某立即向原告转账,原告也通过线上办理了撤诉手续。首起案件的圆满化解,打响了漂亮的“开门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调解了18起纠纷,同时还有多家金融机构与我们联系,表示希望通过调解平台处理纠纷。”特邀调解员庞徐涛谈道。
金融类纠纷案件常面临“送达难”,而“金融类案智审平台”具备的失联修复技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让源头化解和诉前调解成为可能,真正成为“e时代”案件提质增效的“黑科技”。
线下调解显温情
叶某因生病住院,从某保险公司的金融平台贷款6.7万余元,后因无力偿还,逾期达586天,原告某保险公司诉至未央区法院。案件导入陕西金融消费调解中心驻未央区法院工作站后,特邀调解员拨通了其电话,但他情绪非常激动,表示经常接到非法催收电话,不相信调解员的身份,要亲自前来法院确认。到庭后,叶某才放下“防备”,表示自己并非不愿还款,只是因生病需要一直服药,实在无力偿还。经调解,原告采用特殊减免政策,免除债务近4万元,其余借款通过分期方式还款。
“以前我们对于逾期欠款,多采用催收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也的确可能造成矛盾激化。通过诉前调解,以更加缓和的方式化解了纠纷,也有利于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员工张静雯谈道。
未央区法院坚持弘扬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工作站”等形式,引入社会调解组织,扩大多元解纷力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司法获得感,也为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司法温度和科技元素。周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旭关颖)10月15日下午,2020年全国双创活动周陕西省暨西安市分会场启动仪式结束后,西安创客峰会举办,多位重量...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