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卫生、风景宜人的烈桥村
通讯员 段建军 郭艳婷
从印台区北关沿342国道北上,穿金锁雄关,越千年石林,一个名叫“烈桥”的小山村让人眼前一亮:宽阔的水泥路通村达户,飞檐翘角的小洋楼依次排开,现代化的小轿车整齐地停在楼下。从省城赶来度假的老人们,或坐在亭子里聊天晒太阳,或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在绿荫下的公园里,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烈桥村人做梦都没想到,昔日不愿意待的“栏杆村”,如今变身大都市人向往的“幸福村”。小山村依靠青山绿水,做活生态养老产业,让群众找到了幸福生活、富裕生活的秘诀。
“我曾在西安打工,1994年因结婚回村。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180元的婚床,都是赊来的。祖祖辈辈种庄稼,到头来挣不下钱;改行养鸡,赔了;后来在煤场边开了一个门市部,仅能养家糊口。”回忆过去的生活,烈桥村党支部书记段西仓不禁感慨万分。
段西仓的生活状况是曾经烈桥村的真实写照。在烈桥村老一辈人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大伙吃的是粗粮,住的是瓦房,走的是土路,整天灰尘扬,挣钱无门路,常年受恓惶,姑娘要外嫁,嫌弃这‘鬼地方’,小伙子娶不下媳妇,急‘死’爹和娘!”
穷则思变,烈桥人一直在探索。20世纪八九十年代,烈桥村抓住政府许可经营煤场的机遇,让村上的年轻人有事干。后来,政府治理污染,烈桥村煤场被取缔,一度活跃的村子静寂下来。因无人愿意当村干部,村上的老支书退下来后,村支书一年换了3次。到了1999年,时任村会计的段西仓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
段西仓上任后敢于担当,他四处奔波,跑项目、找资金,给村上引来了自来水,帮村民搞起了养殖业,还修通了好几段生产路。2005年,段西仓被推选为烈桥村的党支部书记。
2012年,以西(安)延(安)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烈桥村开始移民搬迁,村民们从土坯房搬上了二层小洋楼,人居环境实现了“大跨步”的改善。
秀美风光,引城市“银发族”着迷。一直以来,烈桥村以种植高产玉米为主导产业,村民收入不高。“如何从根子上摆脱贫困?”这件事犹如一座大山,压得段西仓彻夜难眠。
2013年5月,段西仓的舅舅给他打电话说,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老龄工作,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烈桥有条件,也有前景。
这一通电话,让段西仓眼前一亮、心头一震。于是,他连夜上网查资料。次日一大早,段西仓牵头召开村两委会议。会上,他动情地说:“烈桥,是著名气象学家雷雨顺的故乡,可到现在还是个贫困村。我们人均耕地少,可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再说,我们村离黄帝陵、照金、药王山、陈炉古镇景区不远,玉华宫、金锁石林就在家门口,我们何不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养老服务产业?”
村干部带着这一想法征求群众意见,没想到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响应。
2016年7月,烈桥村组建了铜川市印台区茶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秉承“绿色、生态”理念,本着带动全村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养老民宿。烈桥村由此走上“绿色生态+康养服务+旅游+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之路,吸引城市“银发族”消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这个小山村植被绿、空气好,每天早上,保健医生为我们体检,还指导饮食搭配。在这里,大伙儿不仅下棋、聊天、读报看书,公司还提供了几条旅游线路组织我们外出观光,回来后还能参加一些篝火晚会之类的活动,大伙儿过得非常充实、愉悦,来了就不想走了。”西安的退休老干部宋先生乐呵呵地说。
村民姜艳丽高兴地说:“造价19.3万元的两层小楼,总面积240余平方米,我们家只花了十三、四万元,住得跟城里人的单元房一样,干净又卫生。这么多空房间,自己也住不完,自从村上搞起了生态养老,我就把闲置的二楼租出去给西安来的客人住,一年下来,能挣4000多元呢。”
“茶树源”公司的组建,为实施产业扶贫找准了路子,为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建设奠定了基础。如今,公司租用25家农户房屋,提供床位125张,聘用中医保健医生1名,种植天然无公害果蔬600余亩,鸡、羊、鹅、猪养殖业发展势头稳定,带动村上房屋租赁、劳务用工、农家乐等5个项目,带动发展农户110户,其中贫困群众就有18人。据了解,2012年,烈桥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到了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14933元,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梁璠)为全力保障十四运的交通出行,西安市目前正在积极加快路网建设。记者14日从市交委办获悉,作为连接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