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烟火漫卷》作者:迟子建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9月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迟子建,一直以来工作生活在北方,她所有的小说创作无不和北方大地有关,更确切地说,她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乡土、原野、森林的文化烙印。迟子建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则写哈尔滨这座城市里平凡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在她的笔下,人的命运,就是城的命运。人的未来,也是城的未来,人与城不分你我。从主题基调方面看,这是一部在城市烟火之中,叩问天地、历史、命运、灵魂等多重交响的长篇力作。面向城市的小说叙事,对于她而言是一次华丽的文学转身。
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600多万字,出版过《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群山之巅》等长篇小说。《烟火漫卷》是迟子建献给哈尔滨——这座她生活了30年的城市的一首“长诗”。小说分为《谁来署名的早晨》《谁来落幕的夜晚》上下两部。同时,这部小说也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作品,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小说人物复杂隐微的命运交相辉映,柔肠百结而又气象万千。字里行间,这座北方之城满溢着城市烟火:凌晨批发市场喧闹的交易,晨曦时分的鸟雀和鸣,城市街道开出的每一种鲜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氤氲湿润的热气,旧货市场的老器物,老会堂音乐厅的演出,饭馆或礼堂的二人转,风味小吃……在迟子建从容洗练、细腻生动的笔触下,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之城,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即便是任何一个外乡人,在一个城市待久了,不免产生情愫。迟子建在哈尔滨生活30多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她都有情有义。这使得《烟火漫卷》对城市的描写充满了温情。迟子建对城市、对人物的观察是细致的,情感也极为敏感,对于哈尔滨,她从最初的排斥、隔膜到现在水乳交融,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而了解得深入了,表达的愿望就会喷薄而出。这部作品中,哈尔滨整座城市成为小说完整的主体,小说人物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人物命运与城市历史互相交织,浑厚悠远。
每个作家都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自发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地理标识。例如陕北之于路遥,关中平原之于陈忠实,商州之于贾平凹,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胶东半岛之于张炜,汉口之于池莉,等等。而哈尔滨是迟子建继“北极村”之后的第二个精神家园。当前,伴随着社会人口结构、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了城市。在笔者看来,城市是现在和未来文明发展的方向,任何人都无法回避。随着社会的变迁,作家们也必然紧跟时代脉搏,小说叙事的场景,也在从农村到城市的悄然变化,比如贾平凹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暂坐》,小说中的地理区域就是西安这座城。这并不是说作家们随波逐流,而是这个时代无法绕开的文学命题,迟子建也是如此。对城市的聚焦,是她在《烟火漫卷》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将城市生活作为小说的焦点,对她而言可谓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对于城市的文学书写,迟子建作为优秀的小说家,《烟火漫卷》中的切入点也是不俗的。在她的叙事中,无论春夏,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破晓的,不是阳光,而是大地上的生灵。穿行在这部小说中的每个人物角色,几乎都有各自的小秘密。无论春夏秋冬,伴随哈尔滨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唱着夜曲的人们。不管是生于斯长于斯,或是来自他乡,他们在来来往往中呈现的生命的经纬,是大地的月影,斑驳飘摇、温柔而且动人。
小说题名中的“烟火”二字,对于迟子建来讲,可能是深藏在地下,又回到人间的。“我喜欢烟火人间的感觉,虽然这些东西未必一定写到我小说当中,但是我不经意这样走过的时候,感染了这种人间烟火气。”她写道。迟子建的小说,乐于从平凡人物、生活琐事的叙事中寻找一种无形的“大道”。在她看来,正是这些琐碎平凡的美好,日复一日普遍存在的美好,最终汇聚成城市的银河,安抚着城市中历经挫折伤痛的灵魂。可以说,烟火气,是由普通人低吟浅唱出的一首对抗命运的交响。
这部小说的思想魅力,不在于塑造了某个光彩夺目的典型形象,而在于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当之无愧的主角。小说题名《烟火漫卷》,也自有深意:生活中每个人本来都为生存奔波着,无数人的奋进,就如同一束束微弱的火,把梦想的天空照亮。小说题目是有诗意的,正如同迟子建的小说语言,充满无尽的美感。这部小说最终完稿于2020年5月,也正是处于疫情防控之时,她在后记中文字给人带来力量:“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中,如此动荡如此寂静,但大地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敞开温暖宽厚的怀抱,给我们劳作的自由。毫无疑问,经历炼狱,回春后的大地一定会生机勃发,烟火依然如歌漫卷。”
新闻推荐
消费者在商场里吃完饭准备去停车场,经过商业区时踩到过道中间一家商户摆放的小凳子后摔伤,该事故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消费...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