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30余载的坚守,诠释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将心血与汗水浇灌给了自己挚爱的医疗事业,奉献给了找他看病的每一位患者;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医者仁心”之歌。
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
杨拴盈从医三十多年来,坚守临床一线,孜孜以求,勤奋忘我地工作,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病痛。带领科室率先发展,给广大同仁以无私帮助,从一名普通医师逐渐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呼吸与危重病学专家。“争做一名受人尊重的好医生,为更多的患者医疾治病、减轻痛苦。”这是杨拴盈的座右铭,更是他从医三十余年的不懈追求。1988年入职至今,他从一名普通医师逐渐成长为国内呼吸与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
患者口中好医生
杨拴盈常说:“患者将生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决不能懈怠。”正是他的这种仁爱之心,让患者对他产生了亲人般的信任。一位老人患肺癌入住呼吸科,总是闷闷不乐。面对这种情况,杨拴盈主动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嘘寒问暖,用自己的工资为患者垫付医疗费。病愈出院后,杨拴盈更是坚持随访,查看身体状况,直至痊愈。老人被杨拴盈的所作所为所感动,拉着他说:“你是我们的好医生!”像这样被杨拴盈的仁心与医德所感动,经他高超医术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他用真情与实际行动,为“好医生”树立起了一根标杆。
同事眼里的好主任
时光如白驹过隙,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求索”精神丝毫不减。上世纪80年代该科室牵头在西北地区做气管镜检查,为西北尤其是陕西培养了一大批气管镜人才。在杨拴盈看来,科室的发展壮大与大家多年来的努力探索密不可分。“如今,科室越来越壮大,尤其是得到了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强力支持,医院支持力度也很大,将西一楼整栋楼划归科室以更好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和临床研究,因此我们的床位也一下子扩大了很多,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达28张床,这在西北地区也是少有的。”
科室发展中的领军者
在谈到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时,杨拴盈脱口而出两个字——人才。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科室先后招收了11名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及本校的博士毕业生。为科室发展储备人才。另外,每年都会派青年骨干到国内外学习,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越来越多。今年,我们已招聘10名博士,13名“5+3”硕士。杨拴盈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室每周都会举办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如今这种讨论会又重新回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来了。在杨拴盈带领下,从2017年开始科室每周四下午都会邀请影像科、病理科、胸外科、肿瘤科、感染科等专家就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MDT),这对年轻人的业务水平提高非常有好处。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科室有9名成员支援武汉,1名主任医师受国家委派支援国外。
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的轨迹,不仅体现在多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九大临床亚专业的细分,也令人耳目一新。
杨拴盈说:“为了给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尽快恢复健康,科室设有不同的专业小组,在每个专业方向上都由高级职称带头来带领一个亚专业组进行临床和科学研究。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将亚专业组细分为九个方向,即肺癌和肺小结节、慢阻肺、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肺血管病、呼吸危重症、呼吸介入、间质性肺病和呼吸睡眠障碍性疾病。”这九个小组相对独立,但是互相也有交叉,“我们安排进修学习、开会及讲座等都会根据亚专业方向,这样使我们的亚专业发展得更快更好,为患者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
张毅伟
新闻推荐
少年被民警带回值班室孩子的安全从来都是暑假的头等大事,一些熊孩子不让人省心,但一些家长的做法也非常冒险。近日,公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