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疫情突然而来。数千名医护人员援鄂,留下来的医护人员既要保障来院就诊患者的安全,还要科学防控,防患于未然。西安市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克平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前方后方、院内院外,两副担子“一肩挑”。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她带领同事们严格预检分诊制度,优化发热门诊流程,合理分流收治患者,规范诊疗方案,及时评估院感风险,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耐心疏导医务人员身心压力,积极复工复产,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经历过抗击非典
这次又奔赴抗疫一线
时刻关注疫情方面的权威新闻,培训指导加强自我防护,协调人员和物资……8月13日早上,跟华商报记者讲述起年初以来的抗疫经历,王克平清楚地记得诸多细节,甚至记得早上和下午的工作内容。
随着各地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西安市第一医院迅速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经历过抗击非典的王克平,又一次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指挥前沿,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
时间紧、任务重。她勇挑重任靠前指挥,跟同事们反复研判、举行应急演练,作为诊疗小组的专家去高陵会诊,院内院外不时可以看到她奔走的身影。
为加强医务人员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能力,自1月19日开始,她多次组织培训全院人员,要求大家认清疫情形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熟练掌握诊治、上报、防控流程,提高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保证人人都成为抗击疫情的一道防线
西安市第一医院作为陕西省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了接待发热患者就诊的重任,但作为一所综合型的老医院,布局不能充分满足传染病接诊要求。2月初,王克平迅速决策对医院部分临床科室现有空间,按照院感防控规范化要求进行整合改造,将有限的空间隔离开,形成有效的隔离病区,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控原则,管理入住患者,将隐患风险降至最低。
针对疫情防控关键环节,王克平每天都要前往预检分诊帐篷、门诊大厅、采血室、发热病区等防控点进行多次巡视,及时了解当日接待就诊患者情况、医务人员工作情况,不断修订完善接诊流程,协助一线解决具体问题。
为有效降低就诊患者、医务人员交叉感染风险,王克平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防控方案》《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制度》《医务人员防护流程》《发热患者进行CT检查院内流程》《陪检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流程》等相关文件,成立培训考核与院内督查小组,对医院各区域的院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并对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进行实战技能考核,保证人人过关,人人都成为抗击疫情的一道防线。
尽最大努力做好保障
做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坚强后盾
按照组织安排,医院抽调同事奔赴湖北支援。怎么配合、怎么分工……王克平时刻牵挂着医院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叮嘱行政科室尽最大努力做好队员的物资筹备工作。
送行的当天,她一一与他们深情拥抱,殷殷嘱咐:咱们不仅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保重身体做好自身安全防护。你们放心去湖北,医院会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做医疗队最坚强的后盾。
王克平一边发动身边亲友联系捐赠物资,尽可能给医院、给前方更多支援;一边行动起来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到有位队员外出,家里孩子需要照顾,王克平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在家休息,她就让儿子给这位队员的孩子辅导功课,小朋友说大哥哥辅导得真好。
日夜奋战
带领医院医护人员迎难而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王克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度被同事称为全院最“凶”的人。但是,在这份严格里,却体现了她的责任与担当。
考虑到人手紧张,她多次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在医院一线。对于家里老人和渴望团聚的孩子,她充满愧疚。对坚守一线岗位的医护同事们,她鼓舞士气,安排科室做好人员轮休,与工作人员交流谈心,缓解心理压力,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安定人心。同事们说:“有王院长在,咱们就放心了!”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王克平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带领医院医护人员迎难而上,以新时代新女性的动人风采,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筑牢了安全防线。
如今,继续做好常态化防控。王克平说:“确实辛苦,但感觉很欣慰,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愿意为大家的生命健康、为医疗卫生事业做更多贡献。”华商报记者 黄涛
新闻推荐
西安市第一医院白内障日间手术中心: 术后2小时患者即可回家 住院时间缩短了、治疗费用减少了
作为一种致盲性最高的眼科疾病,白内障在我国一般发病于40岁以上人群,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大约在60-89岁的人群中,...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