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7月考试季,孩子的就学备受家长们关注。日前,记者走进西安高新区的第五小学丈八沟校区、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小学,实地探访一年来高新教育发展情况,切身感受“名校+”工程的惠民成果。近年来,西安高新区持续探索深入推进实施“名校+”工程,把群众家门口的薄弱学校变成了好学校,新办学校变身成备受欢迎的“热门”学校,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家长从中获益。
软硬件同步提升城中村小学成热门学校
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各类功能部室一应俱全;粉刷一新的教学楼、刚刚更换的塑胶草坪操场、洁净的卫生间、宽敞明亮的厨房操作间,校容校貌全然改善。走进西安高新第五小学丈八沟校区,这所美观的现代化校园软硬件都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从城中村小学向优质公办小学的华丽转身。
但2019年以前,这所学校还是环境基础设施较弱的城中村学校。短短一年多,高新五小丈八沟校区加入高新五小“名校+”教育联合体,不但教育理念更新,而且办学条件大为改善,逐步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高新五小“名校+”教育联合体总校长郭根宝告诉记者,加入高新五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后,校区采取“四统筹、六同步”管理机制,即统筹管理模式、统筹配置教师队伍、统筹开展教育教学、统筹实施质量检测,教学计划同步、课程安排同步、备课教研同步、教学进度同步、教育活动同步、教师培训同步,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为提升教育质量,先后引入源自芬兰的现象教学法,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郭根宝说,“经过两个学期的实战演练,这里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两位老师取得‘区级教学能手’称号,22人在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不仅如此,两校还实现共享优质资源,最大程度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两校联动组织了“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滑翔机模型组装飞行大赛、“AI启蒙季”人工智能体验课程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更幸福”,高新五小丈八沟校区一位学生家长表示,“名校+”工程的实施,让孩子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了蜕变和成长,值得点赞。
传承“高新全人教育”建设人文艺术新校园
行走在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小学校园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美学氛围,让人流连忘返。
高新十一小的校园里,建筑和空间设计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是一座传承美学、体现美育功能的科技化、人文化、生态化、艺术化校园。
据介绍,学校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意识地对校园硬件设施进行人性化设置。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高新十一小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作为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的一员,高新十一小以“高新全人教育”学校文化为引领,遵循“文化同根、管理同步、课程同享、科研同行、质量同优”及“每月联席会议制度”的“五同一议”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名校+新校”办学模式。
据了解,高新国际学校副校长刘鹤蕊、教师中心主任杨华,以及“+校”高新九小所有行政后勤人员常驻高新十一小,全面负责各项管理工作,开展“浸入式管理”;日常教育教学中,“名校+”教育联合体不定期地开展教师轮岗双向交流活动,通过互学互促,助力高新十一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每月按时参加“名校+”教育联合体月联席会议,对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深度讨论、审议和决策,有力推动各项工作扎实落地。
建校不到一年时间,高新国际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构建的“高新全人课程”体系就已经在高新十一小落地生根。该课程体系包含四大课程,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择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学生特点设置了合唱、综合材料绘画、啦啦操等8个社团,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人格发展。
“通过‘名校+’工程的带动,高新十一小实现了全方位的改变与提升。”高新国际学校副校长刘鹤蕊表示,未来,高新十一小将持续推进“名校+”办学模式,勇于承担教育责任、敢于创新教育模式,为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而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余明
新闻推荐
长安西路华城国际社区周边设置的便民停车点记者袁玥摄本报讯(记者袁玥)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很多有车一族,特别是住在小...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