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肖持纲通讯员王三合)“刘院长,我老伴今天身体不美,你赶快给看看……”7月9日中午12点多,刚忙完东湾村群众体检,准备吃饭的刘海峰接到业池村刘治民的电话,便急匆匆和巡回医疗小组出诊了。
对于刘海峰来说,像这样的随叫随到“上门服务”早已是常态——村民患急症或者老人行动不便时,刘海峰总是第一时间上门出诊,而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12年。
1999年从陕西中医学校毕业的时候,刘海峰才20岁,当时的他凭着对职业热爱,进入了临潼区北田卫生院工作,当起了乡村医生。2008年3月,他被组织派到只有两名临聘人员的穆寨卫生院担任院长,12年过去了,随着国家加大对山区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和他的努力坚持,让昔日无人问津的卫生院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惠民卫生院,自己也从一个年轻医生成为山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医学专业毕业,坚守山区农村,并不是没有人劝刘海峰到外面发展,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这里就我一个医生,如果我走了,看个感冒、拿个药,村民还要走远路。”作为当时卫生院唯一的中医医师,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对医学的热爱,刘海峰在四里八乡渐渐有了名气。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针对基层卫生院人才短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临潼区新出台了多项措施,通过建立区域“医疗共同体”帮扶基层卫生院,为偏远地区卫生院招录在编急需紧缺医疗人才、组建“山区巡回医疗服务队”、选派优秀专业人才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等措施,引导医疗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向山区和偏远街村流动,保障基层群众病有所医。
仅2020年,临潼区已为基层卫生院提供105个专业技术岗位,选派优秀专业人才14名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101名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
“以前出门就背个几斤重的银白色医药箱,里面装着听诊器、血压计等简单设备和一些常见疾病的药物。”刘海峰说,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单位的年轻医疗人才越来越多,基础设施也大幅提升,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效、便、廉”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常规检查再也不用跑上级医院。
“现在常态化开展巡回医疗服务,让每一名群众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刘海峰说,为破解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卫生院也新开了预防接种诊点和健康体检点,以村为单位建立了3个家庭医生团队,区级优秀医护人员定期“流动服务”,为村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随访、慢性病健康指导等工作,实现区、街、村医疗人才资源共享共用,更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嘉)日前,西安市科技局发布了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硬科技发展专题赛技术创新需求公告,共有44项企业技术创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