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解放路乃是西安的门户,路旁尽是繁华的商厦,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此路段尚名“中正路”,当时周边尽是荒凉破败之景。笔者搜集了旧时有关该路段的一些民谣,从中依稀可见其旧貌。
这些民谣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唱道:“南院门热闹繁华,西大街店铺百家,东大街乱倒炉渣,中正路狼能叼娃。”“狼能叼娃”足可见当时这一路段是多么阴森恐怖。无独有偶,当时“中正路”上还流传着一首与“狼叼娃”有关的儿歌:“宝宝别哭闹,乖乖睡觉觉,小心野狼叼,小心狐狸咬,噢噢心肝肝,快快睡觉觉。”
1935年,陇海铁路正式通车西安,彼时除火车站附近较繁华外,“中正路”依旧一片萧条。全长1831米的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凹凸不平的马路上,仅有几辆破旧公交车如患病般跌跌撞撞地艰难行驶,其中还有一辆没车门。鉴于这番光景,当时有民谣唱道:“中正路不正,坎坷又起伏。无风三尺土,车过飞烟雾,雨天满街泥糨糊,马车轱辘难拔出。几辆老车破烂烂,一门进出无法关,马路坎坷磕跘跘,更比老牛走得慢。”
“中正路”虽然业态众多,但居民普遍贫困潦倒,该路段一则民谣描述道:“织布工,光脊梁,泥瓦匠,没住房,捏面人的吃着糠,卖肉的骨头啃不上。”由于西安城北井水苦涩,无法饮用,“中正路”的居民全靠火车上的水柜车从浐河拉水,然后各家带上锅碗瓢盆到火车站取水。民谣中对取水情景的描述非常形象:“城北井水苦咸臭,水柜车车运水忙。运送到了火车站,桶盆一齐蜂拥上。天早浐河断水源,一口水也喝不上。”当年“中正路”旁小巷众多,皆无下水道,倘若遇到大雨,积水来不及流入城河,便统统涌入屋内,居民苦不堪言,正如民谣中唱的那般:“黄土打墙草棚房,阴暗潮湿少阳光。夏烤热如蒸馍笼,冬透风似冰窖场。遇到大雨屋里灌,泡倒土墙草棚房。”
读着这些民谣,笔者心头阵阵酸楚。这些老民谣保存下来非常不易,它们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底层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为历史提供了佐证。
新闻推荐
上世纪中叶的客运马车(图片据网络)紧挨灞河北岸的灞桥街,因312国道和华清路穿街而过,进而成为西安城东的交通要道。...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