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江
立夏一过,天气很快热起来了。出门逛街,时间一长,肚子便叽里咕噜乱叫,看着街道两边摊点上花样繁多的小吃,便觉得嘴馋,忽然,瞅见摆在玻璃橱窗里砧板上那一坨坨棕褐色的碗托,禁不住摊主热情的召唤,便要了一盘。
在摊前小桌旁坐定,只见老板娘先将碗托放入一个白瓷盘里,然后,操起一根用钢锯条磨成的锋利小刀,在碗托上面麻利地划上几道,刀法娴熟、纵横交错,不到半分钟工夫,一块完整的碗托就被切分成拇指长短粗细的条状。紧接着,给上面浇些秘制调和水,再放些蒜泥、香油、酱醋、油泼辣子、芥末和味精,最后撒点葱花,用竹筷搅上两转,一碗色泽诱人、散发着香味的碗托便盛放到客人眼前了。
尽管已是饥肠辘辘,但不要急着狼吞虎咽,否则就是暴殄天物了。先凑到碗边闻一下,醋的酸香、蒜的辣香、芥末的呛香,混杂在一起,直冲鼻孔,让人为之一振。用筷子夹上一块送进嘴里细品一下,光、滑、筋、韧,各种调料全在上面。咬上一口,碗托的小碎块在口里跳跃,美妙的味道在嘴里铺展开来。咕噜一下,咽了下去,心里又觉得还没品够,有点小小的遗憾,于是就再来一口。一盘碗托很快便见底了,光滑、凉爽、清香的感觉全在嘴里,要是同时能就着一个用泥炉木炭火烤制而成的烧饼,那就觉得更加舒坦过瘾了。
临潼斜口的荞面饸饹久负盛名,其实这里的碗托也让人百吃不厌,而碗托的原料也是荞面。在当地人的方言里,碗托又叫碗凸、碗坨、碗脱或碗团,它的制作也很讲究,须先将荞麦收拾干净,磨成面粉,再加水调和成稀稠合适的糊状,盛入碗内。这种碗一般多为细瓷,且以底浅容积小者为佳。面糊入碗前,先将空碗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的水汽后再将面糊舀入碗里,每碗盛约八成的量,再放入笼屉大火蒸之,蒸二十分钟左右即可揭锅。待趁热取碗出锅,需用筷子朝着一个方向快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沿,使碗内呈“凹”字形状,再置于凉处,使之冷却即成碗托。蒸好的碗托扣放在案板上,晶莹光亮、质地细腻,配好调料即可随吃随用。
炎炎夏日出门在外,若你还为天热缺少胃口而发愁,不妨也来尝一回斜口的碗托。只要是临潼斜口人经营的荞面饸饹店,大都有这道美食。相信来一盘柔韧筋道、爽滑利口的碗托,保证让你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觉得舒坦。其实,碗托除了凉调着吃,也可以炒着热吃。到了大冷天,可以给锅里倒点油,烧热后加入葱蒜,再把切成条状的碗托放入,加点豆芽菜,然后添加大料调和水、酱油、醋等调味品炒制。炒热后的碗托照样香飘四溢,令人馋涎欲滴。
本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请作者与编辑联系,以便奉上稿酬。
投稿地址:西安市南二环太白立交东南角《西安日报》
体育专副刊部肖雪收
邮编:710068
邮箱:271077597@qq.com
新闻推荐
■记者王超“这项暖心服务太赞了!”昨日,西安市市区内首例“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在西安大兴医院开展,这项便民服务...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