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黄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 读李少君《长安秋风歌》

来源:西安晚报 2020-06-06 05:43   https://www.yybnet.net/

◎张德明

西安是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在这里沉淀,一种厚重的韵味在这里的每一风物、每一器皿上不停闪烁。

西安古称长安,一想到长安,人们就会想到与这个地理名词密切相关的那些历史人物和风云故事;西安而今也被很多人称之为“长安”,那是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上对这座城市的一种敬仰,一种倾慕,一种缅怀。

李少君的《长安秋风歌》是对西安这个古都的现代书写,诗人在一个特别的季候里,用心地审视和阅读黄土高原上古今交织、内涵丰富的西安图景,用艺术的笔法,道出了这块土地上历史的神迹和文化的底蕴。

西安的季节物语是直言不讳的,诗人首节即云:“杨柳青青,吐出自然的一丝丝气息/刹那间季节再度轮回,又化为芦苇瑟瑟”,“杨柳青青”和“芦苇瑟瑟”,这是黄土地上两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也是带着鲜明季节信息的风物话语,其话语信息是直接和透明的。诗人以二者来交代黄土地上季节轮转、春秋交替的时间演化,显得自然、生动而典型。

接下来第二节,诗人将关注视野从自然的变化移转到器皿的书写上。古长安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缩影,有很多历史遗迹都能在这里找见。“陶罐,是黄土地自身长出的硕大器官/青铜刀剑,硬扎入秦砖汉瓦般厚重的深处”,“陶罐”“青铜刀剑”,这些都是历史留存下来的宝物,那里铭刻着古代人的智慧和生活,也象征着古远年代在当下的一种闪现。诗人借助对这两件历史宝物的艺术书写,将西安大地沉厚的历史积淀巧妙地暗示出来。

在第三节中,诗人又从历史的审视回到现实的关注上,“火焰蔓延白鹿原,烧荒耗尽了秋季全部的枯草”,这是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息繁衍、烟火人生的诗意呈现,在这诗意呈现的背后,诗人其实还在告诉人们,人们的生活是即时性的,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着,而历史和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发生效力,却会显得相对迟缓和滞后,这正如诗人所云:“古老块垒孕育的产物,总要来得迟缓一些。”

诗歌的第四节和第五节,描述诗人在古老秦川停留既久,不觉产生了强烈的“移情”现象和共鸣反应,诗人在这里流连忘返,沉醉其间,“如风雪灞桥上的一头驴子踟蹰不前”,而且也和眼前的渭水产生了共通性的心理感应,“秋风下的渭水哦,也和我一样地往复回旋”。人的物态化,使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变得水乳交融、难分彼此,这是李少君自然诗学的重要表达策略,在这首诗里再次得到了展示。

在西安大地上穿行,诗人不仅与此地的自然事物发生了亲密的关联,还不由自主地化身为此地的原住民,血液里流淌着的都是这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记忆:“一抬头,血往上涌,一吼就是秦腔/一低头,心一软,就婉转成了一曲信天游。”

这种身份转变的艺术写照,折射出的是对这片土地上拥有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迷恋和崇敬之情。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每两行构成一节,并巧用赋比兴手法来言情达意,也是与陕地的信天游民间艺术形式相吻合的。

新闻推荐

有眼健康问题今晚进群问专家

华商报讯(记者孟洁)今年全国爱眼日的分主题包括“合理用眼,关注孩子眼健康”“科学防控近视,拥有光明未来”“眼底一张照,眼病...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黄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 读李少君《长安秋风歌》)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