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央区法院执行一庭法官在执行一起腾房纠纷案件时,坚持情理法并用,帮助一对年过花甲的老人修复手足之情。
今年64岁的王某甲和61岁的弟弟王某乙祖籍河南,自幼随父亲在西安生活。成家后,王某甲一直与父亲共同生活,王某乙在外独立居住。10年前,因棚户区改造,其父亲和王某甲作为被拆迁人,搬迁至未央区玄武新城小区两套安置房中。因王某甲夫妇二人一直负责照料父亲的饮食起居,在其父去世前后,他们一直居住于此。后兄弟二人因继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王某乙于2018年将王某甲诉至未央区法院,要求分割其中一套房屋。法官经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由王某甲向王某乙腾交一套房屋,但其一直未予履行。
今年元月,王某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杜娟第一时间向王某甲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并与其取得联系,希望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解开他们的心结。可案件进展并不顺利,多次电话沟通无果后,今年3月,杜娟与二人一同前往涉案房屋,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让王某甲主动履行义务。没想到刚一见面,谈起对父亲的赡养、遗产分配等往事,两人就发生激烈争执。特别是提到已火化五年的父亲至今仍未入土安葬时,王某甲更是情绪激动。为避免发生意外,法官及时终止了这次协商。
此后,法官分别与双方会见和通话10余次,引导二人回忆、顾念往昔情义。在反复劝解之下,王某甲情绪有所缓和,他主动打来电话表示,如果法官能协调好父亲安葬问题,他愿意配合执行。
案件终于有了转机。法官又与王某乙反复沟通,其终于理解了哥哥的不易,表示愿一人承担父亲安葬的所有费用。4月28日,当执行法官来到腾房现场后,发现王某甲已主动将房屋清腾,交付王某乙。
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这对“僵持”10年之久的老兄弟,第一次以“和平”的方式,推心置腹地商量父亲的安葬事宜。王某甲将父亲的死亡证明、火化证、骨灰寄存证等悉数交到弟弟手中,言辞恳切地说:“以前是我在照顾他,从今天起,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让老人家尽快入土为安,也算是完成他的遗愿了……”
记者刘晓云通讯员张晶
新闻推荐
“公办民办普通高中一视同仁,互不享有招生特权,严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所有学校(含民办高中)的报名、招生...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