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登山队员们向更高海拔进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
据介绍,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成果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的成果结合以前相关资料,不仅可以准确地分析目前地壳运动变化影响情况,同时也可为后续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建立提供准确的重力异常数据。重力测量成果可用于珠峰地区区域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建立和冰川变化、地震、地壳运动等问题的研究。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重点
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一是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二是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三是应用航空重力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四是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直观展示珠峰自然资源状况;五是测绘队员登顶观测,获取可靠测量数据。
万丈悬崖突兀峥嵘,冰川雪雾周天寒彻。地球之巅——神秘的珠穆朗玛峰,屹立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人类对珠峰的认识是从测量其高度开始的。5月6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出发仪式在珠峰登山大本营举行,30多名测量登山队员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海拔进发,开启冲顶测量。队员们将力争抓住天气窗口,择日登顶测量。如果成功,我国将首次实现测绘队员与登山队员一同登顶的目标。此次为珠峰“量身高”的队员来自驻地西安的国测一大队。
测绘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大量基础性测量工作
昨日,国测一大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在珠峰大本营向本报记者传回一段视频,视频中,珠峰大本营周围寸草不生,遍地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虽然气候严寒,但是强烈的紫外线灼人肌肤,队员们需要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
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这同时也是一项代表国家测绘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测绘工程。珠峰地区的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珠峰的高度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测定珠峰高程已成为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问题。珠峰地区的地质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和所居住的城市。
目前,珠峰高程测量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国测一大队53名测绘队员,自3月2日起,在珠峰及外围地区,克服环境、气候恶劣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陆续开展了水准、重力、GNSS、天文等测量工作,完成了一等水准测量480千米、二等水准测量240千米、加密重力测量190点、绝对重力测量1点、天文测量1点、局部GNSS控制网测量60点、板块运动监测网21点,布设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临时基准站2点,完成了6个珠峰高程测量交会点的踏勘、选埋、高程传递等基础性测量工作。
由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测量登山队在登山集训后,进驻珠峰大本营,前期开展了登山适应性训练和高海拔地区测量技能操练。昨日,30多名测量登山队员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开启冲顶测量。
国测一大队曾6次大规模进入珠峰地区
珠峰地区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的极地,真正的“生命禁区”。然而,欲测量其准确高度,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测量队伍进入纵深地区进行观测,否则无法得到科学而令人信服的结论。
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为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的测量队员大规模进入珠峰地区,他们凭着惊人的勇气,超常的坚忍,顽强的意志,在生命禁区勇斗风雪,挑战自我,在高寒缺氧、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连续奋战,勇攀地球之巅,跨越科学高峰,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1966年和1968年国测一大队队员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建立定日到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网,并获取珠峰地区大气折光的试验数据。测量队员经过天文、重力、水准、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各项测量工作,经计算获得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中国测量的高度。但是由于这次测量没有登顶,峰顶未设觇标,高程没有对外公布。
国测一大队这两次在珠峰地区的布测,为1975年的珠峰高程测量积累了第一手资料。1975年,国测一大队几名队员参加中国登山队测量分队,他们成功攀登到珠峰北坳7050米的高度,这也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当时到达的最高测量位置。
同年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巅。通过种种测量,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由我国政府对外发布,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勇攀世界测绘科技新高峰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外合作珠峰测绘中,国测一大队外业测量成果丰硕,并在实践中引入新的测绘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锻炼了队伍。
2005年3月至5月,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峰高程的任务,他们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青藏高原布下了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在珠峰脚下布设了6个交会点位,并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2005年我国珠峰高程复测采用了GPS测量、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峰顶冰雪层雷达探测等现代测量技术,结合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经典测量方法,登上了世界测绘科技的新高峰。
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向世界公布: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一次次挑战人类极限,一次次刷新测量世界纪录。国测一大队一代代队员前赴后继,勇闯“生命禁区”,测天量地,用青春书写使命。
如今,他们再次踏上珠峰,开启冲顶测量,让我们带着祝福,共同等待他们胜利归来的好消息!
新闻分析
给珠峰“量身高”为何要人登顶测量
为珠峰“量身高”为什么一定要人登顶测量?是否可以用无人机或机器人代替?相关测绘专家在大本营向记者表示,人,尤其是专业测绘队员登顶,可使测量数据更可靠、更具说服力。而目前的技术手段尚无法确保测量型无人机或机器人在峰顶作业。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副队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副总指挥张庆涛说,早期进行的珠峰测绘多无人登顶,传统的交会和三角高程测量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偏差。“专业测绘人员对设备更熟悉,获得的数据更可靠、严谨,也更有说服力。”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另外,珠峰顶峰缺氧、气温低,人若长时间停留容易发生危险。专业测绘人员操作仪器更熟练,可减少人员在顶峰停留时间。”
李国鹏还表示,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尚无法在峰顶飞行,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不过,这在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据新华社
延伸阅读
史料证明我国最早对珠峰进行了测绘
为世界最高峰定位置、“量身高”的行动,在人类历史上已进行了多次。史料证明,我国最早对珠峰进行了测绘活动。
已故著名地理学家林超在1958年发表的论文《珠穆朗玛峰的发现与命名》中指出,“最先发现珠穆朗玛峰的,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藏族同胞,他们给予这个峰以名称。但是把这个山峰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在地图上的,则是1715年至1717年到西藏地区测量的我国测量队员胜住、楚儿泌藏布和兰本占巴。”
“珠穆朗玛”之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绘制的《乾隆十三排图》,这幅地图则是依据成图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绘制的,其中,“珠穆朗玛”被写作“朱母郎马阿林”。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清康熙帝决定于1708年起重新测定全国地图。1715年前后,胜住等三人被派往西藏。这是我国首次用现代测绘技术对西藏地区进行国土测量,其中就包括对珠峰的测定。
这次测绘行动在《清史稿》《清实录》等史料中均有记载,而最直接的史料证据则是《皇舆全览图》本身。据新华社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康乔娜采写
新闻推荐
5月5日,作为西安“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工地一派繁忙,工地上的建设者加班加点,不畏高温奋战在建设工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