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名,为地球发声”——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全球多地以熄灯等方式,参与“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很多互动活动最终以线上方式举行。但这短短的60分钟,也让世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璀璨夜景灯火熄灭
时差的关系,世界各地自东向西依次关灯。
3月28日20时30分,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奥林匹克塔等建筑熄灭了外景照明灯,隐藏在北京的夜色中。
上海外滩、杭州西湖景区以及广州塔、西安大雁塔等,也都在这一时间准时熄灯。
今年“地球一小时”的中国主题是“以生命之名,为地球发声”, 鼓励公众在杜绝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减少食物浪费及选择可持续生产的食材上积极行动,为地球发声,共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努力。
全球多地还在活动中,特别设置了为新冠肺炎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静默,向抗疫一线奋斗者致敬的环节。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标志性建筑链子桥上,装饰灯在熄灭前先变成了白色,以此向医护人员致敬。
据新华社报道,在韩国首尔,南山塔、63大厦、汉江大桥、乐天世界塔、光化门等地标性建筑,3月28日晚均在活动时间内熄灯。
全球首次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是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当年,共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
今年,悉尼除了多个地标性建筑纷纷熄灯,多名澳大利亚艺术家和音乐家当晚还参与了相关网络直播活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澳大利亚负责人德莫特·奥戈尔曼说,虽然疫情使很多人不得不待在家,但人们仍然可联合起来为保护地球贡献力量。
省电不是根本目的
“地球一小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提倡家庭和商业用户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时30分,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和耗电产品一小时。
目前,该活动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公众环保活动,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尽管是以熄灯的方式进行,但在发起者看来,“地球一小时”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让大家认识到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会导致气候变暖,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为改善环境助力。
实际上,此前《国家电网报》就刊发文章指出,就单个家庭而言,关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非常有限,仅占一年的1/8760。
对整个社会来说,活动减少的耗电量更微乎其微。即使更多的人同时关灯,发电的机器也不能停,电能正常输出,电其实并没有节约下来。
对于这一点,世界自然基金会也不避讳,在其官网“常见问题回答”栏目中就指出:“地球一小时”活动并不是一项节能实践,而是一个象征性活动。
当然,对于部分公众“活动可能对电网造成冲击”的质疑,电力部门监测数据也证明,“地球一小时”不会对电网造成损害。
显然,唤醒人们对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倡导践行绿色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才是活动的价值所在。
比以往要更加团结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全球有气温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由于温室气体水平持续上升,目前的高温纪录再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陆地和海洋升温、海平面上升加速,南极地区更是一度录得20.75摄氏度的高温。
一系列气候、灾害、疫情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以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都造成较大影响。
这可能也是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主题命名为“为地球发声”的原因。这个特殊时刻,我们或许更应该熄灭灯火,抬头仰望星空,聆听自然的声音。
世界自然基金会网站介绍,人类团结起来保护地球这一共同家园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为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停止破坏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已迫在眉睫。
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在日前一份声明中所强调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很多生命逝去,在这一危机时刻,“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以维护我们和我们所在星球的未来”。
压题照片为3月2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拍摄的点亮白色灯光的链子桥。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 摄)
新闻推荐
执法人员检查学校食堂准备工作出行尽量选择私家车接送或共享单车按照省教育厅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安排,3月30...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