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象棋相伴,朱霞(左)深知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记者靳鹏文/图
今天尽力做的事虽然辛苦,但未来发生的都将是礼物!”这是朱霞的座右铭,这位曾经的国际象棋国手虽已退役多时,却依然头顶“北方棋后”的光环,如今,身处“史上最长寒假”当中的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如何帮助国象少年们提高棋艺,“2017年的天津全运会上,国际象棋已经被列为了群众比赛项目,希望未来全运会领奖台上,能看到咱们古城西安优秀棋手的身影!”
“北方棋后”有故事
体育让她敢于面对各种挑战
“与国际象棋结缘是在29年前,那时候,我是西安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当时,学校开设了国象兴趣课,每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一节课,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报了名,没想到,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益智类运动。”回忆起第一次看到国际象棋崭新的棋盘、精美的棋子时那种喜悦之情,朱霞的眼神会一如孩童般清澈明亮。
天赋不错的朱霞通过不断努力开始在校级、区级、市级比赛中崭露头角、屡获佳绩。短短一年之后,小小年纪的她就成了国字号集训队的一员。从市级代表到国字号一员,朱霞用了一年时间,而从国少队队员到成为一线国手,她却花了整整九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国际象棋的胜负是很残酷的,在学习和下棋的过程中,我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这对我是一种历练,使我面对人生逆境时总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在为国出征并赢得“北方棋后”的美誉后,朱霞于2003年退役并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进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习,“包括我在内的运动员大学生都是很小就离开了校园环境,进入与胜负为伴的专业竞技领域打拼,无论是练击剑的,还是我这样下国际象棋的,都需要恶补文化知识的短板。由于我非常珍惜大学深造的机会,于是就拿出了下棋时那种不服输的‘死磕’精神,最终提前修满规定的学分,顺利毕业了。”
“最长寒假”更忙碌
抗击疫情、网络授棋皆参与
从天津回到古城西安,朱霞开始在家乡做推广国际象棋的工作,从最初的学员寥寥到如今的桃李芬芳,这与她和伙伴们常年坚持在全市各个社区、小学、单位开展国象普及工作密不可分。
朱霞始终坚信付出必有回报,而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自然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在西安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的领导和关心扶持下,朱霞和小伙伴们的国象俱乐部名气越来越大,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从2017年开始打破常规,引导社会组织直接与社区对接,随后,西三路社区便邀请朱霞团队共同成立了拥有60多名会员的希文棋类协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回到家乡十多年来,朱霞所做的公益活动支出甚至比她办辅导班的收入还要多。这次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她比平常更忙碌了,除了策划推出近千人次参与的线上国际象棋赛、通过西安市青年联合会向抗疫英雄捐款、利用网络开设免费公益国际象棋讲座之外,“北方棋后”还化身为“抗疫先锋”,经常在新城区所辖社区内义务执勤,提醒进出居民扫码、量体温、登记信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花开如海”非奢望
未来的“剧情”必将精彩
“我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赢棋,小孩子嘛,但我渐渐明白了下棋、体育其实和人生一样,都需要在天赋、热爱的基础上不断努力的道理,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真的没有捷径可走。现在,我会把这道理告诉每一位学棋的孩子。”在朱霞看来,国际象棋能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青少年的大局观和抗挫能力。
“我不知道剧情,是否精彩,但每一幕都是由你主宰,牢牢地掌控着舞台。孩子,我只是站在舞台之外,和着你成长的节拍,收获了数不清的感慨。孩子,我不求花开如海,只是你那株,就让我沉醉到春色满怀。”朱霞说自己很喜欢这首诗,而她也甘愿以俯首之姿为家乡培养出更多国象人才,“我们做运动员那会儿,国际象棋还没有进入全运会,我们只能参加全国锦标赛、团体锦标赛、智运会等比赛,如今,国象已经被列为了全运会群众比赛的正式项目,而十四运会明年就将在三秦大地举办,我当然希望能有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全运赛场上展现属于他们的风采!”
新闻推荐
【复工复产进行时】“返岗直通车”为复工复产“提速” 高速公路隧道项目组织包机返岗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彭冰通讯员孙畅)为规避员工在分散返岗路程上的被感染风险,解决部分项目因地理位置限制,员工因需换乘所致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