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医生徐晔。
河南省人民医院朱良付医生。
扫码上封面新闻,看本文视频。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当下,人们能看到无数的医护人员奋斗在抗疫的一线,每天于病房中上演着生死时速,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和疲惫。与此同时,一部医疗纪录片也悄无声息地在网络中走红,不仅拿下豆瓣9.3的高分,还获得了该网站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冠军。
《中国医生》的总导演张建珍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中国医生真的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每天有2000万人到医院就医……没有哪个国家的医生承受着这样的超级压力。”而在该纪录片中,观众能够看到中国大地上最普通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的矛盾、温情、眼泪和责任。
不回避医患关系
展现医生们的困惑与困境
当下,医疗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屡见不鲜,可以说是在美食之后纪录片中最为多见的题材。但这仍不阻碍《中国医生》的走红与特别,因为这是国内首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医学人文纪录片,其中更是毫不回避医患关系的复杂与矛盾。摄制组用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深入全国六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急诊科、肿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科室,向观众展示了医生群体真实的工作状态。
“那个阿姨说,把我撕成碎片,说我把她家老爷子给害死了……她一边这么说,一边还说她近来血压有点高,让我再帮她看看。但这不耽误她投诉你,你理解吗?”纪录片《中国医生》的一开始,就将镜头对准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朱良付医生。作为一名脑血管医生,他每天面对着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脑卒中。令他困惑的是,为何患者的家属心里都明白他是一位好医生,却依旧对他心生愤恨。
与此同时,来自南京鼓楼医院一名年轻的烧伤科医生徐晔也在惋惜。他所治疗的一位全身烧伤面积高达95%的患者老刘,本来通过长期的医学治疗和植皮手术,患者能够达到较好的治愈效果。但是面对后续高达上百万的治疗费用,已经将家底掏空了的家人选择了悄悄转院。当徐医生获得消息赶到时,病房中只留下空荡荡的病床。“很多时候,让人难过的是,医术还没有到瓶颈的时候,人心就已经到瓶颈了。”他这样说。
诸如此类的故事,纪录片中还有无数。镜头记录下医生的疑惑与困境,记录下他们在忙碌工作中的疲惫身体,也记录下他们心理上极速成长与裂变。总导演张建珍表示,绝大多数人对于医院和医疗系统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抱怨,却从来不了解。“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观众更加了解医疗、理解医生。”
纪录片热播
医生已战斗在抗疫一线
疫情之下,《中国医生》能获得如此多网友的关注,也有一部分要依托于当下的现实环境。据悉,该片本来计划于2月底上线,最终提档到了大年初三(1月27日),是希望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让片中的故事为普通人带去一份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录片热播时,片中被拍摄的医生正战斗在了抗疫的一线,他们纷纷赶到武汉,与死神展开赛跑。譬如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尹万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他们都在《中国医生》中留下过或感人、或心酸的故事。
“医生也是普通人”,褪去光环,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难以医治的绝症疾病,还有复杂难解的人性,以及焦急无奈的病人家属。而《中国医生》中对各种疾病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也是力求让观众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建立起科学的就医观。
正如在评论区里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所说:“我们对医生职业的尊重,并非在于医生是没有道德缺陷的天使,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无常与脆弱的希望之光。”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新闻推荐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2月27日,西安交警举行疫情阻击战新党员发展宣誓暨战...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