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星通过电话咨询,为市民解答心理方面的困惑2月4日一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陈若星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是一位居家隔离的轻症女患者。满腹无助、担忧……种种情绪涌上心头,她拨通了陈若星的电话,倾诉“不被需要的痛苦”。
疫情爆发,人们不光面临生理上的挑战,还有心理上的困惑——患者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被送到封闭的病房中接受治疗,无亲友陪伴,住院期间很可能出现焦虑、易激怒等心理反应;超负荷的运转,也容易让医生焦虑、抑郁,进而影响睡眠饮食和工作状态。
今年春节,陈若星与所在的西安北关街办联系,希望投入到此次疫情的心理干预中,并在自己的“陈若星工作室”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科学理性是必不可少的‘疫苗’,良好习惯是最有效的防护,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理性应对的社会氛围,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每次电话拨通,陈若星都会将这句话讲给来电者。
疫病流行时期,市民们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电话那头,有的轻症患者,尽管就医检查显示“没有异常”,但仍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有人打来电话,诉说冰箱里空空如也,已经两天没东西吃了,因为害怕感染,不敢下楼采购;还有感冒症状的人非要通过电话咨询或看门诊医生来排除自己是患者,否则就无法进食和睡眠。
陈若星不厌其烦地解说、开导、宽慰、问候,为市民解答心理方面的困惑,希望通过心理疏导服务,让恐慌的情绪有出口,并传递科学、可信的信息,汇聚起“战疫”力量。
她甚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公布给这些处于隔离状态的人员,只要他们有需要,24小时接听。如果涉及医学诊断,陈若星还会及时进行汇总,联系专业的救治医院。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安2月4日消息,早晨6时30分,31岁的快递员徐国斌走进散发着消毒水味的货仓。他和同事们都被口罩遮去了半张脸,一天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