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张端
“正在转送隔离人员,随后联系。”1月29日23时30分,当记者拨通郭永江的电话,他只用一句话就“打发”了记者。
直到深夜,郭永江才空出一点时间,向记者讲起自己的故事。
“我有14年党龄,是一名老党员。疫情当前,冲到一线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没啥可说的。要非要说啥,我觉得我闺女挺让我感动。”
郭永江是丈八街道的一名基层干部,也是一个高三孩子的父亲。从大年三十到现在,老郭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我知道女儿肯定担心我,但是她从没阻拦过我。我们父女俩平时话不多,她学习忙,我工作忙,再说孩子大了,又是姑娘家家,有些话她也不见得愿意跟我这个老爸说。”
但两天前,女儿却通过妈妈的微信给老爸写了一封长长的信。
“虽然菜没少,但不妨碍这个年的冷清。”信中,女儿管郭永江叫大龄“男青年”。“我家老五,一个四十多岁的大龄‘男青年’,还在排查新型肺炎的最前线,晚上还得连夜进村进社区,今年的年夜饭也只能我跟我妈吃了。本来我俩就不咋说话,我遗传他的,嘿嘿,而且因为上高三嘛,我跟他的交流就更少了。他上班没日没夜,我大概两三个礼拜才能碰见他一回。好不容易放假了,我偶然听到他跟别人打电话,才知道他也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同疫情做着斗争。他们不会治病,却用‘排查’这种方式,护卫着更多老百姓的健康。”
这封长信,虽然好似没有直接对着爸爸说话,看似抱怨的话中却难掩骄傲,更充满心疼。“我看到了我家的老同志是怎么卖命的,他经常夜里十二点才回到家,早上六点不到就又起床去看材料、写通知、打电话,去做很多很多事;他要我住校,因为他没时间送我;他不记得我在哪个班,也不记得我教室在几楼,家长会总是我妈开,晚自习总是我妈看;他的电话是个神奇的东西,里边的信息比他女儿说的话都管用,而且一叫就走……不想描述了,大概就这样。”
“女儿长大了,她真的理解了我,这让我感动,更让我骄傲。”郭永江看着这封信,信里的话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坚定的扛着自己的责任,服务群众的责任。这份责任太重,重到只能把自己对家的责任放下。我没怨他,我心疼他。对我来说,爸爸,就是那个我嘴上天天嫌弃,心里却止不住担心和牵挂的那个人。小时候就这样,现在好像还是小时候。”
“女儿给我加油呢!”郭永江告诉记者,“她说虽然我们家没团圆,但这会让更多人好好享受团圆。武汉加油!西安加油!中国加油!”
新闻推荐
西安市鄠邑区沣京工业园浪洁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运送专为超市、企业供应的大桶消毒液(1月29日摄)。为助力抗击...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