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始终把百姓需求放心中 高质量建设宜居新西安

来源:西安晚报 2020-01-29 05:42   https://www.yybnet.net/

西安北至机场城际列车通过渭河大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王健 摄2019年9月26日,西安地铁1号线二期正式投入运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王健 摄西安奥体中心(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王健 摄已经打通的北辰东路(资料图片)记者 谢伟 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翻开西安2019年的城建篇章,一项项惠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谱写出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旋律。路畅、景美、有温度,一个生机盎然、宜居宜业的“新西安”正款款走来……

这,是一座有承载力的城市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城市“动脉”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体现城市发展水平,更关乎市民生活质量,决定城市的承载力。近年来,西安市大力推进内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城际铁路让机场和高铁连接更紧密

过去一年,对于不少西安人来说,西安北至机场城际铁路的开通,应该算得上一件大喜事。

“城际铁路开通,对我这种‘空中飞人’来说,简直太好了。”西安市民刘珩供职一家外企,因为负责西南区域的业务,几乎需要月月坐飞机去外地。“飞来飞去的本来就累,下飞机坐车各种折腾,真是累的歇不下来。”

2019年9月29日,陕西省首条城际铁路——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开通运营。作为连接西安北站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两大枢纽的运输走廊。它的通车,串联起机场和高铁,让市民在城市交通间快速换乘,让出行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记者从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获悉,开通以来,截至2020年1月6日,共实现安全运营100天,开行24067列次累计客运量181.7万乘次、日均客运量1.82万乘次,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行业规定。

有了地铁想去哪儿也不觉得远

地铁改变城市交通,交通改变生活方式。“赛格、大悦城……吃的逛的全都有,坐着地铁都能去。”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小陈,经常和闺蜜们一起乘坐地铁,找个商业综合体度过惬意的周末。

“有了地铁,想去哪儿也不觉得远,让我们更享受在西安的读书生活。希望西安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带给市民的,不只是路上的改变,更是生活质量的提高。

2019年12月17日10时58分,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全部实现封顶。

2019年,是西安地铁建设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顺利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1号线二期于9月26日顺利通车,2号线二期和8号线于10月底先期开工,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工程均顺利实现“洞通”,9号线(临潼线)工程15座车站全部封顶。全年先后14次调整列车运行图,最小行车间隔2分28秒,日均客流250万乘次,最高客流达到330万乘次,全年运送乘客9.4亿乘次……

毫无疑问,地铁就是城市的“动脉”,其通畅不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绿色生活的实例。

2020年,西安还将创造新的“地铁速度”,向前奔跑。按照计划,西安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将于年底前建成通车,西安地铁三期建设规划项目也将全面开工。

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发展底气十足

西安火车站北广场作为西安的窗口之一,其改造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很多市民都盼望着这里迎来蜕变。

2019年12月1日,该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于2021年4月全面建成。改扩建工程总体完成后,形成南北双广场、双站房格局,服务功能和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对进一步完善西安客运枢纽功能,提升区域交通出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西安火车站北广场区域,将会成为西安市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这座城市的建设步伐,永远不会停歇。据了解,在铁路大通道建设上,目前西安已经实现了与23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铁通达。此外,西安东站、新西安南站也正在加快推进,“辐射+环”状城际铁路网正在形成。

未来可期,西安人的生活,正因这一项项建设而改变。而这座城市的发展,也因承载力的提升底气十足。

首席记者梁璠

这,是一座有品质的城市

打造智慧型场馆“钢铁石榴花”绽放灞河之滨

4.0版智慧场馆、空间异形双曲幕墙、冰面上铺木地板……2019年11月30日,第十四届全运会主会场——西安奥体中心6万座主体育场顺利落成,一座宏伟、现代的“钢铁石榴花”地标性建筑矗立在灞河之滨。

全力迎接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安全市上下联动,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营造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厚氛围。

以世界眼光建设西北最大体育中心

“颜值”看得见,“气质”能感受。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西安奥体中心。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主会场,西安奥体中心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立足科技前沿,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打造智慧型场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处处都折射着建设者的智慧。

按照举办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比赛场馆的要求,奥体中心规划“一场两馆”,包括一座可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一座1.8万个座位的体育馆和一座4000个座位的游泳跳水馆,整体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西北最大体育中心。

钢铁制成的“石榴花”是十四运的主场馆——体育场,占地面积10.6万㎡,建筑面积15.6万㎡,是国内首个5G智慧体育场,设立6万个座位。在现场记者看到,28个巨大“花瓣”组成了体育场的屋面,而每一片花瓣都是一块巨大的曲面屏幕,届时,通过“花瓣”幕墙有韵律的变化,表达出丝绸飘逸的质感。以“丝路启航、盛世之花”为立意,“公园化”的整体布局,多样化的运动场所镶嵌在树林水畔。

体育馆可容纳1.8万人,在兼顾比赛与群众健身娱乐的同时,还可举办16项赛事。

游泳馆能容纳4000人,该馆以“鼎”作为建筑形体的本源,体现了鼎盛中华的主题,可满足各类水上运动需求。

据悉,体育馆最特别之处在于其木板下的冰面不融化,实现篮球赛和冰球赛无缝连接。“比如今天举办冰球比赛,过两天就可以直接在冰面上铺木地板举办篮球赛或者羽毛球赛,而且冰面是智能控制系统,不需要融化,这也是西北地区比较先进的技术。”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责任建筑师孙立祺说。

此外,按照行业内对体育场馆智慧化程度进行的分级,西安奥体中心是国内首座4.0版智慧场馆项目。中心采用全覆盖的5G网络通信设计、蓝牙定位、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助手等技术,广泛服务于赛事举办、群众观赛、场馆运营、赛场周边环境的美化等。

让老百姓充分体验“全民全运”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结束后,如何做好主要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维护是考验主办方的常见问题。西安奥体中心在干好“一场两馆”工程建设的同时,已经对奥体中心周边的配套建设项目进行了合理规划。

第十四届全运会结束后,西安奥体中心将成为市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据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计划采用有偿使用与免费开放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保障市民日常健身的需求,让老百姓充分体验“全民全运”。其次,将通过举办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发挥奥体中心国际一流场馆的功能,从而将它打造成为西安新的体育中心。

“建设方专门在主体育场一侧设立了运力保障中心,运力保障中心将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同时配以智慧场馆系统,使大家一进入西安奥体中心,就可以通过全覆盖的5G网络实现智慧停车、智慧寻路乃至智慧健身。通过网络科技让市民们充分领略奥体中心的多样化功能。”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经理谢恒说。

记者康乔娜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始终聚焦民生关切“三改一通一落地”全面推进

2019年,西安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人民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随着“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的快速实施,城市面貌将得到大幅提升,城市品质即将迎来质的飞跃。

这一年,困扰市民出行的断头路又有53条打通了;影响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的225.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完成改造,超额计划任务12.7%;为缓解紧张的停车难问题,又新建了2.08万个公共停车位,超额4%;竣工分配各类保障房1.9万套,让更多的低收入、住房难的家庭得到了保障。

老旧小区改造百姓生活更舒适

“现在我们这个小区已经列入了改造计划,太好了。”家住新城区东三路社区新中小区2号楼一单元的陈宝利一家,自从1997年住进这个小区,一晃20多年过去了,眼看着小区设施从新到旧,上下水、路面、停车、绿化很多难题,都让小区业主很困惑。提及小区改造,陈宝利非常高兴,也很期待。

“小区改造我们盼望已久,一定会全力配合政府的工作。小区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提升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住在同一个小区的李志华,当年分配的是一套一梯八户的筒子楼,今年已经60岁的她对于小区改造举双手赞成。

2019年,西安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25.3万平方米,超额12.7%。随着老旧小区改造步伐的加快,一大批老旧小区将旧貌换新颜,将以“不仅要好看,更要好住”的更高标准,到2021年6月前,绕城高速以内80%以上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与此同时,城中棚户区改造也在深入推进,在群众安置居住区规划建设上,强化市级统筹,坚持最好的位置、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质量、最好的配套,确保群众满意。

打通断头路出行更通畅

2019年11月22日,西安“三改一通一落地”新闻发布会举行,标志着解决这一事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民生短板问题正式驶入了快车道,西安的国家中心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也将因此得到不断提高。

市委、市政府要求,办好这些民生和城建实事,要强化以人为本意识,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为民情怀,以实际行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让市民群众从心底里满意;要强化问题意识,从最脏最乱最差最弱处入手治标,直面问题、开动脑筋、破解难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以前到浐灞大道只能绕行辛家庙立交或广运潭西路,现在小区门口这条路打通了,从家门口开车到浐灞大道只需几分钟,真是太方便了!”浐灞生态区御花苑小区的业主们对这条道路的建成通车期待已久。让“瓶颈路”成坦途,让“断头路”变通畅,是每一位居民的期待,也是政府努力解决的方向。2019年,西安市打通断头路53条。预计到2021年4月底前,西安市还要打通33条断头路。

线网落地城市更美丽

城市的面子要美,里子也要好看。在“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中,西安市提出将对599条背街小巷,按照管网畅通、道路畅通,视频监控全覆盖的高标准进行提升,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形成“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街巷空间,打造“接地气、入人心”的街巷氛围,让古城西安更有温度、更有品质,这项工作正在加紧实施。

告别城市“蜘蛛网”,露出美丽天际线。全市主城区道路架空线落地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截至2019年底,通信架空线落地完成落地114.5公里,完成管沟建设196.15公里;电力架空线落地完成落地68.7公里,完成管沟建设24.9公里。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说好,这个城市才是真的好。

在城市建设中,西安不光要“面子”上的颜值,更要“里子”中的舒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受到暖心的温度。一切为了人民,西安在努力,永不停歇。记者赵辉

新闻推荐

小村庄的“防控战”

村民主动下车接受体温测量应急广播正在播放防疫知识、热心村民骑着三轮车为村内道路喷洒消毒液……大年初三的阎...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保障供应防控疫情2020-01-28 06:17
猜你喜欢:
评论:(始终把百姓需求放心中 高质量建设宜居新西安)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