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环江讯(记者/廖庆凌通讯员/谭绿叶)近日,记者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社区安置房,只见社区里老人们在悠闲地散步、高兴地唱山歌,扶贫车间中,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社区自治管理有条不紊,移民群众扎根社区、安居乐业。“安置点推行‘移民自治’,让搬迁贫困户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城西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韦晓说。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环江聚焦问题走好“学、研、改”同步,紧盯搬迁贫困群众易地安置治理薄弱环节,创新机制,推行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治理有效模式,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完善安置社区文化建设和服务体系,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环江毛南家园和城西安置区共安置贫困户4000多户1.6万多人,安置群众来自全县12个乡镇128个不同的村,大家互不认识、风俗习性也不同。随着搬迁群众陆续入住,如何管理好、解决好群众办事难等是个大难题。
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人搬来城区,户籍在农村”,创建成立社区群众自治组织,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环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选民登记,通过居民民主直选,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5月28日,环江毛南家园和城西安置区,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通过选举产生了社区居委会,使易地安置点实现“移民自治”的管理模式,迈出了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关键一步。“移民自治”环江模式也随之被广泛传播,得到社会肯定。
“以前填个表、开个证明要回到户籍所在的明伦镇何狂村办理,来回折腾。”在社区帮父亲办理残疾证的蒙小俄说,现在在社区居委会就可以办理,非常方便。
如何打破邻里之间“对门不相识”的局面,让“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区”,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环江也一直在积极探索着。
“社区采用划片、包楼、联户的方式,每栋楼选举1名楼长参与社区事务。”城西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韦晓说,现在社区基本实现了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鹏飞通讯员王明张天宝)11月4日记者获悉,由国网陕西经研院审查的西安航天城隆基5GW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