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西安市“奋斗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专场举行,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博,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苗吉出席了发布会,对西安国际港务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2008年组建以来,园区始终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坚持“港-区-城”发展路径,聚焦“三个经济”发展,以“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全网物流体系,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
园区成立以来,经济总量连年跨越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近年来实现了年均30%以上增长,连续6年获得了西安市考核优秀单位。GDP年均增速达30%;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是2008年的41.5倍,财政收入增幅连年居西安市第一,正在成为追赶超越发展的排头兵。
园区成立以来,努力建设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建成了全国唯一具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向西常态化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至中亚、欧洲的10条干线,覆盖丝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形成了以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货源在这里集散分拨,超过七成的出口货物在这里集结走向欧洲和中亚,西安港已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
门户口岸方面,已建成铁路一类、公路二类开放口岸,粮食、肉类、整车指定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等。综合服务平台方面,已建成西北首个综合保税区,占地4.67平方公里,目前入区企业220家;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8处“海外仓”,西安港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园区成立以来,各大产业加速聚集。临港经济、电子商务、新金融、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当年新注册企业数达3221家,是2008年的87.05倍;近三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限上网络零售额占西安市近80%,占陕西省的56%;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企业数分别占到全省70%和90%,园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的“热土”、发展的“宝地”。
本报记者周婷婷
新闻推荐
11月6日,西安将新开340路公交线路,该线路从西安南站至东长安街神舟四路口,共设站点19个。340路由西安南站发车,经汇通路、雁...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