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汉都新苑50多名初一学生安全上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张亚男、杨勇、许献文等6户残疾人家里有了无障碍设施,“老年餐桌”为多个社区100余名老人带来了高质量居家养老服务,511路公交线路也将延伸至遗址区6个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未央区以“七进七问”为载体,坚持将调查研究与检视问题、即知即改相结合,着力研究破解影响制约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区域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助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以民生痛点为突破口,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出行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未央区走进企业商户、项目工地、驻地单位、开发(园)区、社区村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问助企营商之计、服务保障之策、携手共建之方、补位共赢之法、百姓民生之盼、校舍师资之需、医患和谐之招,问计基层群众,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医疗、安全饮水、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征求意见建议1737条。在整改中,坚持把“专项问题和其他问题、存量问题与增量问题,治标与治本、质量标准和时限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难题,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聚焦“入学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实现辖区学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为目标,严格落实全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通过加快16所学校建设,3年新增1.8万个学位;扶持设立民办学校、规范学前儿童看护点、政府购买学位等方式,深度挖潜扩容,完善设施配套、增加学位供给;通过实施“三名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培养30名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和200名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施“名校+”工程,提升教师水平、教学质量、学生成绩、学校名气,强化师资保障,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聚焦“出行难”,回应群众便捷出行之盼。把打通“断头路”作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突破口和解决群众“出行难”的必答题,在顺利完成老二环规划路建设、打通凤城四路等基础上,全力保障尚稷路、建材北路等11条市政道路和北辰大道快速化改造等PPP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凤城十二路、碧桂园南侧规划路征迁。同时,将主题教育中摸排出的凤城三路北侧规划路、纬二十七街规划路等“断头路”列入计划,争取上级支持,争取早日建设。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辖区规划路网全覆盖,让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
聚焦“饮水难”,让汉长安城遗址区群众喝上放心水。针对遗址区内给排水、垃圾消纳等基础配套不完善问题,启动了遗址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以遗址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提升“两个规划”为引领,一方面,通过推进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分散式分质供水系统,采取对水质净化处理等办法,让群众尽快喝上放心水;另一方面,依据规划,加快推进庞马、三官庙、店子、张道口等村市政自来水管网建设,永久性解决群众吃水问题。同时,聚焦违法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逐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实实在在的成效。
针对梳理的其他问题,未央区也建立了台账,后期将逐一落实责任、明确时限、细化措施,确保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落实落地,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刘雪妮
新闻推荐
■记者刘雪妮通讯员刘莉莎?董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新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委以...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