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人民法院张家堡人民法庭的9名法官干警
未央区人民法院张家堡人民法庭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集体,荣获过诸多荣誉,近日还获得2019年全省法院系统唯一的“第五届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已年逾50岁的薛红安是队伍里的“老大哥”。面对这份荣誉,他说:“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一定要把沉甸甸的牌子举起来,要对得起这张奖牌。”
大家一条心学习氛围浓
未央区人民法院张家堡人民法庭位于政法巷的一栋3层小楼上,这个只有6间办公室,9名法官干警,平均年龄36岁的小法庭,近3年审结案件6000余件,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结案任务,把初心和使命体现到“案件质量高、效率高、效果好”的工作业绩中,赢得了群众赞誉。
“我们干的都是很平凡的小事,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能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么大的荣誉,我们真是没想到。”未央区法院张家堡法庭庭长薛红安说,他们的团队很小,但大家很团结,干劲十足,彼此相处融洽。“我们办公室没有任何是非,只有钻研。”薛红安说,法官们经常就一个案子争论,有时候还争得面红耳赤。“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说出来一起讨论交流,反复研讨,都想着把每一个案子办公正、办对。”薛红安说,大家都是一条心,学习氛围很浓。
荣誉的背后是辛苦付出
薛红安在工作的25年里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引导全庭法官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被同事们称为“薛红旗”,他还有一个有趣的称号叫“薛唠叨”。
“我这个人就跟‘唐僧’一样,在后面老是叨叨,不断提醒大家,看看谁哪个地方没做,哪个地方还要补正等,大家常开玩笑说‘你这个领导太能叨叨了’。”薛红安说,“民事审判工作很烦琐,责任重大,每一个案子的判决都事关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一个错误的判决改变人的一辈子命运,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工作必须要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荣誉的背后,是法官们的努力和辛苦付出。薛红安告诉记者,每位法官每年人均二三百个案子,法官们白天开庭、接待当事人,有的对判决不满意,还要给当事人析理解释为啥这么判,所以写判决文书的时间只有在晚上和节假日,加班成了常态。然而,面对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法官们不但没抱怨声,还要求多办案,这让薛红安很感动,也很欣慰。
用一言一行践行司法为民
采访中,法庭的法官们也多次提到“团队精神”“我们团队”等词语。薛敏丹是该法庭的一名女法官,她说,张家堡人民法庭只是未央区人民法院的一个缩影,他们背后有未央区人民法院的支持,院里的每一位法官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司法为民。
据了解,张家堡人民法庭坚持创新,勇于司法改革。该庭坚持审判权运行机制创新,把案件繁简分流融入审判实践,扩大简易案件适用范围,并由专人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建立了法官与涉家事审判当事人学校、单位、社区、村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夫妻课堂、和谐家庭公约等改革举措不断涌现。
“现在,大家的工作状态比原来更好,大家都认为作为先进集体,干任何事情都要争先,大家面貌一新,干劲十足,对自己的标准也提高了。”薛红安说,“我们将珍惜荣誉,发扬成绩,不断进取,努力再上一个台阶。”
文/图记者刘晓云
新闻推荐
陕鼓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召开 因企制宜学习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
本报讯(记者杨耀青)昨日,由市国资委主办的陕鼓集团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召开。此次交流会突出“转型升级领...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