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牛红
西安市未央区政法巷有一栋三层小楼,未央区人民法院张家堡人民法庭就坐落在这里。在这个坐拥众多政法部门的巷道里,张家堡法庭并不显眼。然而,就是这个只有5间办公室,9名法官干警,平均年龄36岁的小法庭,近三年审结案件6000余件,连续多年提前超额完成结案任务,荣获2019年全省法院系统唯一的“第五届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成为政法巷里一颗亮眼的“明星”。这个小法庭为何能有如此的大作为?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提质效让群众少受累
“我父亲务工时被掉下来的门头砸伤导致残疾,包工头交了两万元住院费就消失了。他的姓名、家庭地址没人知道。未央法院张家堡法庭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多次去医院、劳务市场、人劳局、仲裁处、商户处调查取证,最终帮我们伸张了正义。”张华激动地告诉记者。
张华的感受是张家堡法庭提升服务质效,让群众少受累的一个缩影。他们还向改革要效益,向创新要成绩。2017年,该法庭按照未央法院党组安排,在全院率先实行家事审判改革,创新婚姻考卷和“一揽子化解”家事审判方式,制作了婚姻考卷,让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考试”有针对性地展开调解和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18年,张家堡法庭离婚案件的调撤率达到74.29%。张家堡法庭的“一揽子化解”改革举措不仅在离婚、析产和继承纠纷适用,还在买卖合同、房屋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纠纷处理中广泛适用,为全院减少群众诉累提供了样本。
为了解决案多人少的问题,张家堡法庭将繁简分流融入审判运行机制,将小额诉讼案件、有借条的民间借贷案件、有书面合同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及其他事实争议不大或有前期判例的案件列为简易案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适用简易程序集中办理。对于集团诉讼案件和涉及群体性的共同诉讼案件集中开庭,注重调解,快审快结。今年张家堡法庭运用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170件,调撤率达80%,以判决方式结案的简易案件当庭宣判率达90%以上。
走出去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张家堡法庭辖区建材市场较多,针对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多发的实际,法官们深入市场对商户进行法治培训,从源头强化防范意识,深受商户欢迎。
“我们市场上许多商户都遇到过买卖纠纷,钱追不回来,也不知道向谁追,打官司很被动。现在好了,张家堡法庭的法官主动来市场为我们宣讲法治,给我们发放司法建议书,现在很少有纠纷,避免了经济损失。”西安市北三环大明宫建材市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为了加强诉源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张家堡法庭率先响应院党组推进“无讼社区”创建,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部分社区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形成了“1+1+N”综合纠纷化解模式。“1+1”即法庭和社区联动处理纠纷,组织法官对辖区四个街道所辖社区的人民调解员开展培训,并建立一百多名人民调解员参与的网络平台,确定联动化解方式,形成“法官+社区”的矛盾调解网络体系。“N”是根据社区纠纷化解需要,积极吸收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调解、劳动仲裁调解等多个主体参与的调解力量,搭建与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桥梁,形成与未央区公证处、未央区法律援助中心、各律师事务所、法学会等单位的合力,畅通“1+1+N”综合纠纷化解通道,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通过专业调解。
练内功 用专业保证公正
在张家堡法庭,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始终是全庭的工作重点。“我们每周都要组织理论和业务学习。”庭长薛红安告诉记者,在法庭每周一下午召开的专业法官会议上,大家会集中研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件。
“法官们常常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只有这样才能练好内功,确保公正司法,这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负责。”他说,“比如,随着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现在就将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类型案件统一交给一名法官集中办理,极大地提高了办案质效。有效解决了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大幅增加问题。”据了解,该法庭还与省内8家保险公司及律师、人民调解委员会代表反复沟通,制定《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审理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该意见经未央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目前在全院适用,使裁判、调解更加专业化、统一化。
专业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张家堡法庭法官队伍的办案能力。据统计,法庭近几年无超一年半以上案件,连续多年零错案。
未央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社武告诉记者,张家堡法庭多项创新服务举措已经在全院推广。未央法院号召全院深入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弘扬“学有榜样、干有目标”的追赶超越正气。“张家堡法庭是未央法院一个缩影,未央法院将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推进以结案头号工程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李社武说。
新闻推荐
近日,市民周先生向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光大南路上有几处共享单车乱堆,加之周边电动车和垃圾桶较多,导致...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