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昕)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全社会就业人员已达621.22万人,与1949年相比增加534.22万人;西安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1957年相比增长了129倍……9月29日,市统计局发布相关的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安就业再就业呈现总量稳步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工资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就业总量持续增加
从业体制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之时,西安市只有几家工厂,设备简陋,年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全社会就业人员87万人,职工人数8.63万人,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进入50年代后,西安掀起了第一个建设高潮,政府积极采取招工、培训、转业训练等多种形式安排大批人员就业,到1957年全市就业人员已达到136.78万人,比1949年增加49.78万人,增长57.2%,职工人数也达到38.33万人,比1949年增长近4倍。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劳动就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就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有力地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截至2018年底,西安市全社会就业人员已达621.22万人,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1949年相比,增加534.22万人,年均增加7.74万人,年均递增2.8%。就业人员的迅速增长,不仅保证了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非公经济发展持续加速
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59.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始终是西安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序幕。统计显示,当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不足1万人,所占比重不足0.1%。到199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达106.45万人,所占比重为27.1%。到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达281.56万人,所占比重已提升到53.1%。
党的十八大以后,市委、市政府紧跟国家一系列政策不动摇,千方百计壮大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全力以赴扶持小微企业发展。2018年底,在621.22万全社会就业人员中,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达368.52万人,比1978年增加368.47万人,年均增加9.21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9.3%。
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2018年西安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87125元,与1957年的675元相比,增长了129倍。数据显示,1978年,在国民经济16个行业门类中,西安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制造业(807元)、地质勘察和水利管理业(80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756元),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529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2∶1。2018年,在国民经济19个行业门类中,西安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0081元,金融业108643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3604元,分别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79倍、1.29倍和1.23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940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4127元,住宿和餐饮业42970元,分别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6%、64%和51%。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49∶1,与1978年的1.62∶1相比,差距明显拉大,高收入行业已由传统制造业转为高技术行业。
截至2018年底,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由1957年的702元提高到2018年的87096元,增加了86394元,平均每年增加1416元;城镇集体单位平均工资由549元提高到53048元,增加了10285元,平均每年增加861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平均工资由1984年的2369元迅速提高到82239元,增加30975元,平均每年增加2349元。
新闻推荐
1979年出生曲江新区城管支队大唐不夜城大队教导员70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