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艳
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发展之源。每天,源于秦岭深处的黑河水绵绵不断地恩泽着古城西安,滋养着这一方百姓。在西安黑河引水工程建设中,西安市政协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回忆起这些,时任市政协秘书处处长的苗禾田仍感到很自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西安已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据了解,当时,城市日缺水40多万吨,缺水面积多达77平方公里,人口90万以上。每年夏季用水高峰期,全市断水区域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24万,居民出门找水的人数多达30万以上。为此,市政府要调动几十辆大罐车送水解决群众缺水问题。为了保证市民生活用水,不得不对工业实行限水,不少工厂不得不停产歇业。
当时,西安城市供水绝大部分是开采地下水源,大雁塔的倾斜、钟楼的下沉、地裂缝的恶化,除了地质性因素外,更为突出的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有关资料显示,当年西安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已经超过了合理开采量的两倍。因此,开发新的地面水源,已成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刻不容缓的问题。
“八十年代,市政府决定修建黑河引水工程,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西安市政协也十分关注。”苗禾田介绍,为了让全市人民尽快摆脱“水荒”的困境,搞好黑河引水工程建设,市政协委员们积极行动起来,调查研究,殚精竭虑,奔走呼吁。
1990年8月,地处长安的石砭峪水库修复,向西安市区供水。在石砭峪召开的黑河工程第一阶段通水典礼之后,媒体都报道说水库每日可向西安市区供水8万吨。而就在石砭峪水库向市区通水27天后,西安市政协组织委员进行视察。委员们到达石砭峪水库后,却发现库水已见底,并无存水。原来水库虽经修复,却仍是个病库,根本无法保证供水量。“委员视察后,感到问题严重,市政协决定再邀请部分委员和省、市水利专家进行调研。”苗禾田说,在那次调研后,委员们建议,对黑河引水工程,国务院应尽快立项建设,以缓解西安的水荒。
“当时,市政协积极联系省政协、市政府,多方奔走呼吁,最终通过驻陕全国政协委员在1991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黑河引水工程应尽快立项建设的提案,并作为大会书面发言,印发全体委员。”苗禾田回忆说,正是由于这份提案,西安城市供水问题引起了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的高度关注。
在争取黑河引水工程审批的同时,考虑到如果黑河引水工程立了项,大坝建成也需要近10年时间。在这个期间为缓解西安水荒,市政协委员、原西安水电设计院总工程师张文集提出可以将宝鸡地区的石头河水库的水先期引入西安。
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结束后的第四天,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正英就来到了西安,在详细了解西安城市供水问题和黑河引水工程建设的情况后,她明确提出了“要抢救西安”。四个月后,由副总理邹家华主持,国务院召开了西安城市供水工作会议,黑河引水工程正式获国家审批。
苗禾田说,国务院研究西安城市供水问题会议结束后,其实在省、市协调方面和石头河水库到底应向西安市供水多少等方面,还有很多的争议,其中也有曲折。但是,市政协委员一直坚持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提出了很多宝贵且有益的意见建议,正是这些意见和建议帮助黑河引水工程实现了实事求是、科学决策。
经过多年努力,1995年6月1日,黑河引水工程中的石头河西安供水工程完工,困扰了多年的西安水荒基本结束,城市用水得到保障,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得到遏制。1997年,大雁塔甚至开始出现了缓慢的“回位”。
不论是黑河引水工程国家立项,还是将石头河库水引进西安,市政协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尤其是市政协历届委员中的水利专家,包括政协邀请的非政协委员的专家教授,都为此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当时,不少委员已经退休,有的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们不辞辛苦,深入调研,查阅资料,分析论证,利用自己从事水利工作多年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有益的意见建议。张文集委员当时年近80高龄,不顾身体有病,撰写多份建议和提案,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资料。
据了解,从1990年到1996年的六年间,西安市政协先后向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报出提案、建议40多份,提出大量科学可行的意见建议,有力促进了黑河引水工程建设,一步一步推动着西安城市用水问题的解决;而一届又一届的政协委员们仍在通过一份又一份的调研报告、提案、建议忠实履行着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2002年4月,市政府采纳政协建议,成立了专门保护黑河水库的黑河公安分局,建成了路经库区的108国道周至马召违建物品检查站,有效地保护了黑河水资源。2003年12月,黑河引水工程全面建成,这项万众企盼,市政协委员积极关注的民生工程,实现了向西安市年供水4亿多立方米、最大日供水110万立方米的宏伟目标,成为恩泽古城人民的幸福水。可以说,黑河,因西安而美丽;西安,因黑河而幸福。
新闻推荐
延伸阅读 目前可实现全市任一点区域 3天内逐小时精准天气预报
“9月有‘秋淋’天气发生,强度偏强,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5月,气象部门就预测到今年9月“秋淋”天...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