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科技创新为医院腾飞插上翅膀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技创新工作回眸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09-19 02:28   https://www.yybnet.net/

医疗机构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仪式工程研究中心为科研人员搭建平台贺西京教授团队正在实施手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从小到大,在陕西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弹指一挥间,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军脚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在成为西北地区最顶尖的医学研究机构之一。目前,医院设有53个临床医技科室、研究与实验机构、编辑部等业务科室。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医院为所有科技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良好的科学研究公共平台,科技创新又助推医院发展,为医院腾飞插上翅膀。

我国首家

“医疗机构人工智能研究院”

2019年4月12日,全国首家医疗机构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慧医疗创新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揭牌成立。

该研究院名誉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及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徐宗本教授,院长为全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西安交大二附院院长李宗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是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单位。

人工智能改变生产力的职能对医院来说非常重要,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科学研究方面来讲,都将会是下一个聚焦点。研究院的成果将会对现有医疗模式进行改革,对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实现技术支持,扩大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作为骨干医疗机构的辐射能力,将研究出的术后管理、病人管理等项目的新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医疗机构。该研究院将瞄准建立“智慧医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创新一套医工管、产学研用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及服务模式,通过打造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着力将西安交大二附院打造成医学人工智能新高地。

诊断治疗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科技创新是医院的灵魂,也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之源。设立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其前身是“陕西省生物治疗与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于2010年5月获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过两年的积极筹建,于2012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为“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并于2014年10月获陕西省科技厅和陕西省卫生厅批准为“陕西省肝脾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生物诊断治疗与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并且也是面向省内外开放的生物诊断治疗与转化医学全方位服务平台。工程中心以李宗芳教授带领的“教育部创新团队”为核心技术力量,同时整合区域内从事生物治疗与转化医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形成了稳定的研发团队。

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包括分子诊断、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在内的相关生物诊断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研发、转化及临床应用研究,建立从实验台到临床应用的转化通道和研发产业链,努力推进生物诊疗新技术新疗法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科研中心实验室位于大明宫分院,现有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的空间,实验区拥有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室、免疫组化室等多间实验室。可开展实验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分选、分子克隆、免疫组化等。这是为科技人员提供有效和完善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服务平台,包括个人培训和指导、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细胞培养室的利用,以及提供围绕科学研究的生物医学问题的讨论。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担了400余项国家、部、省、市级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十五攻关项目、原卫生部重点发展基金等科研基金项目,每年获得经费资助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近三年来,医院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教育厅等科技成果奖累计20多项,其中包括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每年有约200篇论文发表在SCI期刊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译)专著30余部。

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开展的临床项目有: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检测),现已完成5100多例病人的CTC检测;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项目,目前已开展千余例病人的基因测序测定,对肿瘤治疗用药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该中心还将进一步开展干细胞治疗等项目。

3D打印技术

重建脊柱脊髓功能

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贺西京博士主持的“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与相关研究”项目,结合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出个性化穹窿顶钛笼,消除了传统钛笼的锐利边缘,使穹窿顶钛笼精准适配颈椎解剖特点,同时增加钛笼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利于获得长期稳定性。2018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贺西京教授团队科研项目“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与相关研究”。

2015年,贺西京教授完成世界首例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并3D打印钛板内固定融合手术;2016年,完成世界首例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并人工寰齿关节植入固定手术;2017年,完成世界第五例3D打印人工距骨植入手术。

2018年,贺西京团队承担了脊柱脊髓损伤相关研究项目,西安交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生物陶瓷材料的3D打印仿生人工椎体的优化设计制造及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嗅鞘细胞以巨噬细胞为靶点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抗炎机制研究。目前经过200余例的临床应用,随访资料证实钛笼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从大约90%降低到10%,较传统钛笼的塌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椎体次全切术后可动人工椎体——椎间盘复合体植入、重建椎体运动单位功能的理念,结合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出一种既能保留颈椎稳定性且重建椎间运动的非融合假体。动物活体实验表明,可动人工颈椎较传统融合术相比,成功保留颈椎侧屈及旋转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应力,且能长期维持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从而为解决颈椎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后活动度丧失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研发的人工寰枢关节,保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设计与寰齿关节功能相仿的人工关节,在寰枢椎减压手术的同时,实施人工关节置换,保留寰枢关节的旋转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开展了世界首例可动人工寰枢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活动度灵活。该项目研究成果目前已在省内外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中得到推广应用。

成绩喜人

医院的科研工作有序发展

医院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文件,用制度引导科研工作有序发展,使科研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使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和奖励办法更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各学科发展与提升。

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团队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以李宗芳教授为核心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的成功申请,实现了整个医学校区“零”的突破,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泌尿外科、皮肤科(培育)获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骨科、普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血液科被评为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皮肤科、消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被评为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中医肾病、中医不孕不育被评为陕西省重点中医专科专病,消化科胃肠动力实验室被评为陕西省医学重点实验室。此外,医院还有许多其他研究实验室,为医院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和实验平台。

医院的科研工作有序发展,成绩喜人,每年均承担百余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数由过去的每年1-2项,增长至目前的每年30项左右,参与国家级大项目的人数不断增多,省部级项目中标数名列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前列。医院科技创新造就了科技人员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携手奋进,再铸辉煌。

文/图买秋霞张欣夏育民张毅伟

新闻推荐

西安国资系统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法绘画摄影展

华商报讯(记者宋小雪)9月11日至15日,西安市国资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工投杯”职工书法、绘画、摄影展在西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科技创新为医院腾飞插上翅膀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技创新工作回眸)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