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玲(中)和她的志愿者团队开栏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呼唤文明,用爱心撒播希望,他们就是温暖城市的爱心志愿者。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寻找身边的慈善人物》系列栏目,关注为陕西省慈善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慈善人物。
□记者李彦伶文/图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传统而深厚的中华仁爱文化让我深知,慈善事业是高尚又美好的事业,我愿意将此坚持下去!”8月28日,在西安丝绸之路艺术博物馆大厅参加慈善汇演的潘爱玲深情地说。
2013年,省政协机关退休党员潘爱玲加入西安明园社区爱心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她的影响和感召下,该服务队从最初不足10人,已经发展到60多人。
因爱坚守
“感谢志愿者,每年过节都惦记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感动不已。
2018年12月24日,室外寒气袭人,但西安明园社区却温暖四溢、其乐融融,志愿者潘爱玲娴熟地擀着饺子皮,在冬至到来之际,志愿者们为社区高龄、独居和空巢老人送上浓浓的关爱和祝福。
每逢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潘爱玲总会带领志愿者进社区,开展爱心活动。凡是有益群众的活动,都有她和队员们忙碌的身影。
西安明园小区4号楼有一位老人和女儿生活,老人虽已年近80岁,但经常看到老人在小区捡垃圾,即使雨雪天也不停歇。后来,老人不小心滑倒骨折,无法下床。潘爱玲受老人女儿邀请,去家里为老人理发,聊天中她才得知,老人每年捡垃圾换的钱都资助了家乡的贫困儿童。
“那一瞬间,感动油然而生,老人的举动更坚定了我做慈善的信心。”潘爱玲表示,这些点滴小事激励着自己在慈善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西安明园小区有一位104岁的老太太,是小区的老寿星。卧床几年来,理发都由志愿者上门服务。“2017年老人离世,老人一定笑着进了天堂,因为她在人间收获了满满的爱。”潘爱玲在自己的志愿者手记中这样记录着。
“因为志愿者,我再也不用出门过马路去理发,谢谢你们!”西安明园小区1号楼的一位阿姨,在享受理发服务后坚持要捐款,志愿者们却坚持分文未收。时任省政协办公厅老干处负责人得知他们的实际困难后,表示支持他们的善举,愿为服务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爱致远
据潘爱玲回忆,刚开始当志愿者参加送衣下乡活动时,面对成堆的旧衣物要挑选、分类、叠放、捆扎,工作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但想着能帮助到困难群众,再苦也坚持下来了。
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潘爱玲发现,理发很受老人欢迎。因为理发店的收费较高,很多老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手头并不宽裕。于是,潘爱玲下决心学习理发手艺。作为初学者的她,为了尽快掌握要领,便经常给父母和小孙女理发来练习。有一次服务队下乡活动,大家没顾上喝一口水,到达目的地后,就开始给群众理发,潘爱玲一口气服务了12位群众。“虽然很累,但看到受助者开心,自己也很快乐!”潘爱玲说,做善事最主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踏实肯干的态度,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不畏艰苦的意志。
2016年5月,潘爱玲成为西安明园社区爱心服务队队长,并当选为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分会(总队)第一届理事。
西安明园社区书记杨小平表示,西安明园社区爱心服务队常年为老人提供理发、修剪指甲、测血压等服务,得到社区群众一致好评。
2018年3月4日,陕西省慈善协会2018年慈善志愿服务活动总结表彰暨“3·5志愿服务活动周动员部署大会”在西安召开。会上,潘爱玲获得“五星慈善志愿者”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严文辉)7月22日晚,在西安市大兴医院陪护的董先生,由于太困,就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睡着了。次日醒来,发现手机不见了...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