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怎么过?变成“手机控”还是“沙发土豆”?
为了退休后找点事儿干,西安87岁老先生刘明用“蝇头小楷”抄写典籍25年、120余册。他说:“我准备抄到100岁,只要眼睛受得了。”
亲朋好友送礼都变成笔墨纸砚了
刘老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1993年从西安民航系统退休。他说:“我现在除了耳背、走路慢,啥毛病都没有。”
老伴儿周芝逢说:“他自小在北京长大。18岁左右自学报务员进入民航总局。后被派往新疆、兰州民航管理局。20世纪60年代又调往西安民航系统直到退休。工作上兢兢业业了一辈子,退休后继续发扬,才有了这些手抄典籍。”说这些话时,周奶奶脸上写着“欣赏”和“支持”。
120余册手抄典籍中,除七八本是购买的空线装书册,其他110余册均为刘老先生自制。“他嫌买的贵就用熟宣按照要抄写的典籍样式先裁剪,再装订成册、用红笔画上竖格。”周奶奶说,“光这就费了老爷子很多时间,但他觉得值!”
周奶奶说话习惯大声,刘爷爷不用费力就听得见。他还插话说:“我自制的手抄书,一页10行,一行20字。现在,我眼睛都能把格子的宽窄量好。”据周奶奶说,老爷子这些年写坏了几十根毛笔。
“他只喜欢用书院门一家老板做的笔。每次买笔,我都陪着,一次买好几根。这些年亲朋好友都知道他在“干事业”,逢年过节送礼都变成笔墨纸砚了。”
喜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
最爱《红楼梦》
刘老先生喜欢楷书,尤其喜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
“做人也要一笔一画,踏踏实实。我承认我的书法功底仅限于中小学时老师所教,但经这20年不断练习,也进步了不少。”刘老先生说,“我家的电视每天除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外,都关着。”
周奶奶说,老伴每天抄典籍的时间至少四五个小时,连出门旅游都得带着笔墨纸砚,一有空就要练。
“我不是一直抄,每隔四五十分钟,我都起身让眼睛休息一会儿。”刘老先生说,“我本来一直戴400度老花镜。三四年前,度数不合适了,现在老花镜都不用了。”从《石头记》开始至今,老人已先后将《论语》《大学》《孟子》《菜根谭》《唐诗三百首》等典籍抄完。随着今年8月《水浒传》完工,“四大名著”也全部抄完。
华商报记者翻看书册,发现有些字下还有注音。“可认真了,每次抄写时我咳嗽一声、弄点响动都要把他吓一跳。放大镜、辞海还都得放到跟前,有些难懂的古文弄明白了才抄,有时晚上睡前还给我讲讲今天抄写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周奶奶打趣说。
“目前抄写的这些典籍里,我最爱《红楼梦》,尤其敬佩心胸宽广的贾母。”刘老先生说,“最近正抄《四库全书》,我的书法并不好。抄写典籍,最初是希望退休后找些有意义的事儿干,写大字吧不好保存,才有了抄典籍的想法。”
刘老先生说:“写字对老年人来说很怡养性情,写字让脑子一直动着,还能让精神专注,比看电视、看手机有意思多了,再加上锻炼身体,这退休生活就很有意义了。当然人各有志,但对于退休的老人来说,最好找到自己感兴趣、肯“浪费”时间的事儿。像我就准备抄典籍到100岁,只要眼睛看得见!”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摄影 强军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安9月10日电(记者杨一苗李华)来自58个国家的政界、商界人士及学者10日齐聚西安,共同参加2019欧亚经济论坛,共商“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