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话剧《长安第二碗》与古城观众见面 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带着这部剧致敬西安

来源:阳光报 2019-08-26 06:22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 杜丽芳 张晶

2019年8月23日晚,由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查明哲执导,西安话剧院历时3年策划打磨出的现实题材精品剧目———《长安第二碗》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与上千名古城父老见面。

《长安第二碗》是西安话剧院继话剧《柳青》之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与《柳青》并称为“西安话剧院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二重奏”。该剧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主题,讴歌中华儿女拼搏向上、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以一家开葫芦头泡馍的“老西安”家庭成长史来反映时代与社会的变化,通过演绎小人物在岁月变迁中的命运沉浮,映射了西安在改革开放洗礼下蝶变焕新的发展历程。

8月24日,该剧的编剧陈彦、导演查明哲、制作人任雪迎,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分享《长安第二碗》背后的故事。

 编剧陈彦:向西安这座城市致敬

编剧陈彦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安第二碗》取材于西安的市井民间生活,最早的创作构思也是基于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切入,我在西安生活了30多年,自己的事业、生活都是依靠着这座城一点一滴成长起来,我对西安这座城市有着浓厚的感情,希望通过这部剧,来向西安这座城市致敬”。

看过话剧的不少观众都对剧名很感兴趣,为什么要叫《长安第二碗》?陈彦透露,因为写的是葫芦头泡馍馆,而葫芦头泡馍也许没有羊肉泡馍那么有名,羊肉泡馍是“长安第一碗”,葫芦头泡馍就是“长安第二碗”。

陈彦还告诉记者,“虽然这部剧看似写了一家人40年的奋斗史,但这部剧涵盖了整个大西安40年在细微处的变化,通过这一家人的变化来看到更宽阔的社会与生活的一种演变,从小切口去看社会的大影像,为大家呈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连肚子都吃不饱的西安市民逐渐把事业做大的故事。”

相信看过陈彦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多聚焦小人物命运故事,这次的《长安第二碗》也是如此。谈到今后的创作,他表示,将会继续坚持写“陕西热土上的故事”和“小人物的故事”。

导演查明哲:要守望好西安这座城市

西安电报大楼的钟声、老碗、秦腔、城墙……每一个熟悉的西安元素都在《长安第二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导演查明哲的精心设计。查导告诉记者,他虽不是西安人,却与西安有着很深的渊源。

9年前,因为《西京故事》,他与西安结缘。“西安这座城,对中国人来说,曾经是多么辉煌,也有着深厚的文明,过去我只是远远地仰慕,但那次合作,我和这座古城有了交集,那次的合作经历值得我珍视和回忆。”西安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如何守望这座城市,是创作这部剧的初衷。

由于《长安第二碗》是一部人物群像戏,形象众多,查明哲也坦言,这是演员最多的戏,人物多达53个,而他此前排演的军事题材也只有49个人物,“我希望这么一个人丁兴旺的家庭,通过子女的人生道路、追求道路的不同,来表现社会发展的变化,虽然是群像戏,但希望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给观众留下印象,否则就是我们的失败。”

谈到剧中加入的不少秦腔唱段,查明哲说,秦腔是西安人血脉里的东西,这是乡音、乡情、乡愁,他希望这次把秦腔放进去,完成一种像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川剧里面的帮腔这样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对节奏会有剧烈的改变,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理解剧情、理解话剧所揭示的思想。

制作人任雪迎:《长安第二碗》展现陕西精神

谈起《长安第二碗》的创作背后,西安话剧院院长、制作人任雪迎告诉记者:“2016年底,我们拜访了陈彦老师,希望他能给陕西,给西安量身定做一部作品。几番沟通下,就想到要写一个西安大杂院里的一家人的故事。因为陈彦擅长写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关注百姓,关注普通生活,而这个故事也是有原型的。我们另一位导演翟卫国曾生活在大杂院,房东老太太有九个儿女。经过两年的观察,陈彦老师最终在2018年完成了这部作品,剧本几经打磨,至少修改了二十次。在阅读过程中,剧本也勾起我们每一个西安人的想法,因为这里面有秦人,秦音,秦食,秦韵,也包含着陈彦满满的情感。”

一直以来,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擅长创排现实主义题材的剧目,从《西安事变》到《柳青》再到《长安第二碗》,都是以西安话剧院擅长的风格、题材、样式为主。任雪迎谈到这部剧与《麻醉师》《柳青》的区别时说,《麻醉师》和《柳青》这两部剧,讲述的是模范人物、典型人物,但这部剧的主人公是西安市井平民、普通老百姓,这是有一定区别的,但这三部剧都是写西安生活、写陕西故事、陕西精神,这又是共同的地方。

据悉,《长安第二碗》已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并成为陕西省2019年重点现实题材创作剧目之一。该剧自本月23日起至本月29日在西安易俗大剧院进行为期7天的演出,同时应邀作为参演(开幕)剧目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新闻推荐

垃圾分类知识从“零散式”转向“必修式” 莲湖区教育局编印垃圾分类教材

本报讯(记者马相)昨日,记者从莲湖区教育局获悉,该局编印了《莲湖区教育系统校园垃圾分类教材》,探索垃圾分类与学校教育教...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话剧《长安第二碗》与古城观众见面 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带着这部剧致敬西安)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