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进口食品“白菜价”引热购 临期食品商机里潜藏待解难题

来源:西安日报 2019-08-09 05:02   https://www.yybnet.net/

一些超市专门设有临期食品专柜。

原价20多元的桂格饼干只要不到10元,原价100多元一包的泰国大米只要40多元,原价10多元一瓶的马来西亚进口苏打水只要不到4元……一些超市的柜台或者网络购物平台,这些平时售价不菲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都在以“白菜价”出售。

据了解,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临期不同于过期,实际上是处于即将到达保质期之前的临界期。剩余日期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为购买者留出一定的享用时间,加上价格相对便宜,这些临期食品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商机。

但与此同时,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临期食品仍不得不面对消费者的种种质疑:生产日期是不是准确?商家有没有明确告知?到底打折的商品是因为临期还是因为促销?电商平台要不要对问题食品负责?很显然,由临期食品引发的商机里仍潜藏着诸多待解的难题。

“捡漏儿”临期食品价格低廉进口食品受青睐

如今,在西安的一些高档超市里,临期食品柜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太白立交的“盒马鲜生”店内就专门设有临期食品柜台,基本上都是国外进口的饮料、零食等,价格基本上是原价的六至七折。仔细查看这些产品的生产日期,基本上保质期还有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价格实惠,也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其实,不少消费者都有“捡漏儿”临期食品的经历。西安各大商超几乎每天都会有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通过打折、捆绑等方式进行的促销。其中,一些国外进口食品由于价格较高,成功成为临期食品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种类。

除了各种实体超市售卖国外进口临期食品外,如今不少网上购物平台更是专门做起了“临食生意”。记者翻看食品特卖平台“好食期”发现不少“临期食品”的销量都非常好。该平台以“日期越近越便宜”的动态定价模式调整价格,标明食品生产日期及到期日期,因为保质期透明和价格低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除此之外,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APP上也都有售卖临期食品的商铺。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临期食品”,可以找到相关店铺近3000家,销量最高的三金冠店铺目前已有70万粉丝。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从2009至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有商家敏锐嗅到其中商机,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折扣店由此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已出现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店铺。

“临期”不等于“促销”

商品信息不透明让消费者诟病

临期食品是否安全?如何界定?据了解,根据原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规定,食品保质期在一年之内的,临期的标准大致为45天,在两年及以上的,临期的标准为两个月。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可以售卖。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尤其是像电商平台这种消费者无法实际接触商品进行选购的,不事先声明商品临期的,则存在对于消费者的刻意误导。

但在不论是线下卖场还是线上购物平台,这种误导却屡见不鲜。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几乎都打出“千支商品,五折出售”的广告牌来吸引顾客。仔细查看这些商品,不少都是临期食品,但超市并没有标注,而只是打出了“促销”的牌子,或者以赠品的形式与新品捆绑销售或掺杂其中。

正在选购食品的一位消费者说道:“这里的东西真的很便宜,质量相对来说也可以接受,对我们来说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商家明确标明是临期食品就更好了,这样我们也不会将临期食品和打折促销商品混淆,从而消费得明明白白!”

同样,在一些购物平台上,很多临期食品混淆在打折促销产品中向消费者售卖。待消费者拿到产品后才发现距离保质期没有几天了。“临期食品价格优惠,很有吸引力,但是商家一定要明确告知,让我们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消费临期食品的前提!”一位经常在网上购买进口食品的网友这样说道。

临界期转为窗口期

加强监管让“临期食品”安全

临期食品越来越进入大众的生活,品种繁多且价格低廉,在吸引顾客购买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这一商业机遇。记者在百度“临期食品吧”上看到累计发帖已达一万,不乏有收购临期进口食品的商家、售卖临期食品厂家、以及提供开店渠道的加盟商,新的商机引得多人关注。

采访中,记者试图联系相关收购临期食品的买家,但都遭到了拒绝。相关专业人士表示,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既盘活了企业库存,还以较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味觉体验。

临期食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最让消费者关注的话题。只有保证临期食品质量,才能让人们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采访中有消费者建议,虽然相关管理部门明确临期食品在售卖前应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但相关部门还应制定临期食品回收、交易规范,及时检查临期食品商店的经营资质和进货渠道,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和保质期标识,对于不法商家隐瞒临期食品信息、翻新销售过期食品等行为严惩不贷,为临期食品交易打牢信任基础。

此外,相关专业人士还表示,在商家层面讲售卖临期食品是合乎规范的,但如果临期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信息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电商平台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加大对此类电商平台的管理力度,让临期食品安全、有效地实现再次盘活市场,这是大家都期望看到的结果。

记者王昕实习生张诗茹文/图

新闻推荐

编造“钓鱼执法”还辱骂交警 驾驶员逆行被处罚后 又受行政处罚

本报讯(记者袁玥实习生刘园)近日,西安交警灞桥大队民警在执勤过程中发现一辆逆行小轿车,面对查处,驾车男子态度蛮横,编造民...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进口食品“白菜价”引热购 临期食品商机里潜藏待解难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