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一文看懂“爆款” 《长安十二时辰》

来源:西昌都市报 2019-08-02 07:48   https://www.yybnet.net/

伴随着《清平乐》的徐徐展开,恢宏壮美的长安城尽在眼前……日前,热播的国产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好评。它除了剧情烧脑、刺激之外,还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大唐盛景,复原了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营造了真实感。

对原著细节的尊重,促成了《长安十二时辰》的高口碑,但似乎也增加了《长安十二时辰》的观看“门槛”。本文整理了剧中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和唐朝文化背景,为您观剧扫清障碍,一同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壹——缘起

被高晓松称为“行走的图书馆”的马伯庸,花了近一年时间写出了《长安十二时辰》。

从“南虚北实,东贵西富”的长安一百零八坊到琳琅满目的各国艺术佳品,从贩夫走卒的市井江湖到王公命妇的高堂华楼,《长安十二时辰》是一幅关于唐朝的生活画卷,有着世人对大唐盛世的瑰丽幻想。

《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盛唐时期发生在都城长安上元节(元宵节)的一次“反恐24小时”行动:“刺客”狼卫酝酿发动大规模骚乱,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委托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城。有这么一段由游侠儿、百姓、权臣、死士主导的长安浪漫史,在天宝三年上元节的十二时辰内紧张上演。同时,通过惊险的长安“反恐故事”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平凡的历史一瞬,其背后也有着普通人对平凡生活的极力守护。

之所以把故事的时间节点选在天宝三年——安史之乱的十年前,马伯庸查过史料,天宝三年没有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方便进行较为纯粹的故事创作。

细节描写是体现时代风貌最重要的一个手法。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红衣教,原型有唐朝时三夷教之一的祆教(别称拜火教),同时有的角色则来自景教(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马伯庸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仰、文化在这个城市里彼此碰撞,才能演变出长安这个丰富多彩的多元都市。”这些有迹可循的历史背景与细节,勾勒出长安这个伟大城市的不同侧面,既兼顾丰富性又极具时代感。

贰——人物

马伯庸笔下的主角们也都“真实”可查。男主角张小敬出现在唐代官员姚汝能写的《安禄山事迹》。书中对他如此描述:“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

“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作为前长安“安保头子”,他通达人情,暗桩(卧底)遍地,对长安一街一巷,一市一坊了如指掌。他曾是个对手下重情重义的好领导,但却因不明缘由,突然屠杀多条性命,被打入不见天日的死牢。

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演技和口碑都上升了一个层次。他把“贱”和“痞”加入张小敬,使这个人物瞬间鲜活了起来。

靖安司司丞李必,其原型就是深得四朝皇帝信任的隐士李泌。

其他主要人物,也一一采用唐朝真实人物为原型。李必的老师何监,其原型就是大诗人贺知章。李必的好友大将军王宗汜,其原型就是唐朝名将王忠嗣。书中大反派林九郎,其原型就是唐朝奸相李林甫。

叁——长安

曹盾是西安人,对古时的长安格外有感情。“开篇第一个镜头正对着一座山,西安人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它跟西安的南山很像。搭景的地方刚好正南方就是这座山,我们团队里有很多西安人,大家都坚持说镜头要从这个山开始。”

不止这个镜头,剧中还有很多西安人熟悉的场景,“我们用各种方式去呈现,有的是拍出来的,有的是台词里的,观众可以去发现”。

为了还原繁华的长安城,剧组租下了70多亩地,启动了浩大工程——搭建长安城。以考古报告为基础,以历史典籍为参照,一一画出各坊草样。再把样图一一建造成真实建筑。

真实到什么程度?张小敬在追击狼卫过程中,有一场“枯水井”打斗戏,这一口井的修建,也参照了现在幸存下来的“西市的水井”。

肆——服饰

长安男子或身着圆领袍干练帅气,或头戴青莲玉冠、手持拂尘俊逸出尘;女子或着艳丽齐胸襦裙、高髻簪花贵态十足,或戴幕篱、着胡服英姿飒爽。这些形色各异的男女熙熙攘攘,并肩行于长安城内,尽显大唐包容、多元的社会风气。

《长安十二时辰》中,从女子高至胸口的齐胸裙,再到短衣襦,再到渐变色的披帛,璎珞、插梳一样不少。唐代时期,丝织品工艺高超,产量丰富,为服饰的丰富多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盛唐时期,对外来文化毫无排斥,与外国交流甚欢,形成了文化大繁荣的局面,开阔了唐代人的眼界,也使唐代女子最为开放懂得装扮。

男子基本以圆领袍居多,受胡服的影响,制衣形式更为轻便。而官吏多为圆领窄袖袍衫,官员衣服的颜色由所在的官位等级来决定。《长安十二时辰》对于男性角色的服饰,细节之处确实惊艳。

虽然只是简单的圆领袍,但是搭配了鱼符、蹀躞带等,都是属于满分的小细节。重点要讲下这个唐代的蹀躞带,唐代时期达官显贵都以佩戴这种玉带为荣,这种玉带的独特之处在于每块玉带下方都有带孔或者小勾能够挂住一些小物件,便于日常活动。

伍——妆容

唐朝仕女妆容也非常值得关注。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了让妆容能够贴近历史,同时又能尽量贴近当代人的审美,上妆时就要更加用心。据化妆指导张丽透露,女子妆容要一层层叠加才显自然,光粉底阶段就要用掉一个小时。

很多人觉得唐风和和风非常相近,事实上,盛唐的天宝初年是一个十分“国际化”的都市,仕女妆容恰恰是国际化交流的体现。那个时代,并非是唐学日本,反而是日本在学习唐朝的服饰和造型。

众所周知,唐代女子对于发髻的追求属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代看来,当时唐代对于美的考究程度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享受。而且唐妇女发髻名目繁多,有云髻、丫髻、螺髻、双垂髻、乌蛮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种,基本属于一人一样式。

陆——文礼

在剧情中,有非常多涉及到唐代礼仪的戏份,都做到了精准还原,包括叉手礼等。叉手礼作为唐代生活中打招呼的礼仪,经常会被用到,尤其是在回话时,经常加上这类动作以示尊敬。

叉手礼:所谓礼,自我卑谦而敬重他人,约束自身而得内心自由。动作形于外,文化藏于里。

事实上,每个朝代的礼仪都根据其地域、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诗:“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而唐朝最与众不同的礼节就是叉手礼。执此礼仪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非常优雅。这个场景,现在的有关唐朝的影视作品里很少见,《韩熙载夜宴图》有记录到。

由史书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显示,叉手礼这种行礼方式,出现于唐末,流行于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

军队盔甲的还原,所属不同,也细心地在颜色上做出了区分。太子的旅贲军为蓝底黑甲,右相的右骁卫则是银甲,而龙武军和神武军则是银甲和金甲。剧组挖掘历史典籍,参考各种文物、雕像和壁画,终于复原出了四种铠甲。

柒——传统

【上元节】上元节是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当晚没有宵禁,娱乐活动必不可少。剧中有一段表现了唐代长安市民在街头的“追星”现场。剧中,长安著名女歌手许鹤子和她的搭档在长安街头的表演引起轰动,市民跟着许鹤子唱起了《清平调》,这个场景同时表现出唐代人对诗歌的推崇。

上元赏灯尽管在唐朝就已成为习俗,但唐朝的时候并没有将上元节定为法定节日,这个法定节日的诞生还是在北宋的初年。

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二十间,高一百五十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

【胡旋舞】剧中,为了躲避官兵的追踪,狼卫(“偷渡”进城的危险人物)戴上面具、跳起了胡旋舞。而这胡旋舞正是当时长安最流行、最时髦的舞蹈,它是从西域流传而来。其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

现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的民间舞蹈中,仍然保留着急速旋转的特点。伴奏也以鼓(如手鼓、纳格拉、冬巴鼓等)为主,舞者动作急转起伏,欢快热烈,从音乐舞蹈诸方面看,都可以推想唐代胡旋舞的面貌。这些正是古代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精神的继续。

【十二时辰】时辰是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十一点起算,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剧中“十二时辰”,每半个时辰不仅都是办案的重要节点,全长安城的日常作息也遵守着严谨的时间节奏,所谓“一更鼓闭城门,二更鼓上床眠。三更鼓到子时,四更鼓睡正沉,五更鼓城门开”。

剧里的报时都古意盎然、大气磅礴。观众感叹,看懂了《长安十二时辰》,把唐代的计时方式也学会了,“子丑寅卯看着比电子手表洋气”。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完成首次试验飞行

新华社上海8月1日电(记者贾远琨)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于8月1日5时32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起飞,经过1小时25分钟的飞...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文看懂“爆款” 《长安十二时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