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黄靖斐
提起安意如,很多人都会想到和她名字一样诗意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她把古典诗词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打开方式”进行另类呈现,在文学界掀起了一阵古诗词热。近日,安意如在西安书展举办“古典诗词赏析”分享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意如分享了古典诗词里所弥漫的情感与轶事,谈到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安意如透露她在《安得盛世真风流》里用古诗词带领读者领略唐代长安风情。
穿越,最想回唐代
记者:《长安十二时辰》满足了我们对于盛唐的很多想象,您也花了很大篇幅来写长安?
安意如:在任何一个爱好诗词的人心中,长安都是不可取代的。看《长安十二时辰》,唐代士人最喜欢去的坊、东市、西市,都不是诗词里诗人们杜撰出来的,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我们能想象的这些故事或者诗词,其实都来源于唐诗宋词的滋养。
曾经想过,如果真有时光机的话,我希望能够穿越回到唐代,去看看白居易喜欢吃的胡饼店,去看看韩愈抱怨过的天街街区,京兆里把当时满街的树都改成了柳树,显得长安很有别情依依的感觉。有一天韩愈要去上朝,突然下雨,他发愁从住的地方走还挺远,走出坊门突然想起那天不用上班,很开心地写了一首诗。
诗人,也有“漂一代”
记者:唐代诗人有什么样的特质吸引着您?
安意如:如果大家去看唐代诗词,会发现很多的诗人其实是“漂在长安”求取功名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李白,他很多成就都在他第二次到长安的时候才有的,第一次在长安城因为不遵守治安制度,跟一个地痞流氓打架被抓了,好不容易他的好兄弟们才把他捞出来,然后他灰溜溜离开,“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概。第二次他经过举荐特招来的。
为什么李白一直不想走科举制度?唐代进士特别难考,能考上的都是学富五车的。白居易就是学霸,李白是不是学渣不清楚,但是他有一个身份,是商人之子,唐代也没有开明到商贾之子可以直接从事科举考试,从他出生来讲,他要不然当一个游侠,要不然当一个幕僚、门客。
在唐代的诗人当中杜甫的出身很高贵,他的父亲是官员,属于官二代和富二代,但他并不骄横。唐代人喜欢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游学。在游学时他到了山东,写了《登泰山》。
记者:唐代诗歌兴盛的秘诀是什么?
安意如:在唐代除了能够像李白这样给自己创造机会成为北漂的成功者,还有一批非常著名的人叫遣唐使,很多人说起日本文化、韩国文化,他们的根源都在中国,在唐代的中国。《长安十二时辰》复原了当时长安城市的风华绝代,剧中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地方、很多国家的人,唐朝的包容,是今天讲到的真正的文化自信。
这就是我在诗歌里看到唐朝及长安繁华的一面,以及让我最恋恋不舍的一些领域。
《静夜思》,思的是生活费?
记者:您觉得多元化、现代化的当下,古典诗词如何能够扣击大众的心扉?
安意如:比如我走过的地方曾经是李商隐在傍晚看过的,跨越了千年的同一片夕阳,生出的是同样的感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感情不是少年人能够领会的,只有到一定年龄,有一定阅历后才能意会。以前根本不觉得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多悲壮。“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朝选在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多少女生看的言情小说里的经典套路?很多年以后,才读懂这首诗,知道什么叫“乐极生悲”。
所以诗词里的一定是少年时一点一滴渗入到血脉,后来才能体会到的情怀,才知道什么叫“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老去的李隆基眼睁睁看着盛世像水晶球一样摔碎,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它拼起来。他听着夜雨淋漓,与其说他怀念杨玉环,不如说他怀念的是杨玉环所代表的绝代风华。
记者:您是怎么开始喜欢上古典诗词的?
安意如:一开始可能没有那种所谓的震撼,更多的是感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此以后春天在我心中成为这样的代表,特别感谢诗歌给我带来的审美变化。
李白在扬州写了一首最著名的诗歌,每个人都会背,叫《静夜思》。他拿着爸爸给的钱游学到扬州,认识了很多朋友,大手大脚把钱花完了,等着父亲和哥哥来救济,等钱的过程中坐着小马扎,看着月亮,写下了《静夜思》。每次看到《静夜思》,我想这是高中生在等着爸妈给生活费的感觉吗?
新闻推荐
果农杨女士手捧成熟的葡萄,一筹莫展。临潼区零口街办北潘村种植葡萄的果农们最近忧心忡忡,已经成熟的2000余吨葡萄...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