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先生:
您好!
给您写信的时候,我正俯瞰着西安霓虹闪烁的夜景。蓦然想起,古时长安那锦绣斑斓之景。从长安到西安,从红瓦纸窗的木构建筑到一座座高楼大厦;从小而窄的巷子到车水马龙的柏油路。您可知道,西安自汉以来这千年的风雨变化,丝绸之路一直见证着。对,就是那条您艰辛走过的路。
您还记得公元前139年吗?您奉命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路。没有具体方向,不知一路踽踽独行有多苦。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是您的一腔热血与坚持,凿开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墙,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这便是丝绸之路。一批批绸缎、一件件瓷器,一样样西域特产,搭建起的是从长安到罗马的经济文化交流大桥。
王朝更新换代,刘汉江山易主,隋唐盛世来临。您的故里,也就是我的家乡——长安——成为世界上海纳百川的大都市。在丝绸之路上,商品来往,贸易繁荣昌盛;肤色各异的留学生,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如果说美洲的发现让欧洲知道了世界有多大。那么,丝绸之路的开通则让世界知道了长安城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我猜您绝不会想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座长安城,藏着多少家的灯火通明,蕴着多少人的繁华梦。
自唐以后,属于长安的辉煌史似乎在历史舞台上渐渐落幕。不过您不用担心它就此没落。
长安洗去它的盛妆,从历史中走出,走出一个西安。
中国在风风雨雨中发展,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一路走来,我们的祖国也曾软弱,但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今,它正以令世界叹为观止的中国速度持续发展。而西安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中国、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
769年的长安,街市上灯火辉煌。酒馆里,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979年的西安,街边是摆放整齐的自行车,吃饭有粮票,穿衣有布票。
2019年的西安,地铁全线开通,高铁四通八达。“西安年·最中国”的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游客。西安经过时间的磨砺与考验,沉淀下来。带着哺育了亿万华夏子孙的、浓缩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重返世界舞台。它沿着您的脚步,将这“一城文化,半城神仙”送给世界。重登繁荣的巅峰,一展长安旧时风采。如今的西安,想必是我,是您,是所有西安人最大的骄傲。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咱们的故乡早已成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名片。这个有着汉唐风韵、秦岭昂首的地方,正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中国古代的强大与辉煌。而丝绸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愈发深刻了。曾经,它助汉朝打开走向世界的门。后来,它引领长安变得兼容并收。如今,它让世界知道西安的精彩。未来,我相信,它会带领着中国实现强国梦,让中国成为世界的主角。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这条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长。而不变的,是这条路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您坚持不懈、包容万千的精神。您想看世界的梦已经实现,而您的梦早已成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的一部分,成为了千万华夏子孙的梦……
我真希望您能有机会,回西安看看。看看您的家乡是否还有过去的样子,看看那城门儿楼子四四方方的洒脱。再听一曲儿秦腔,再看一次八水绕长安……
此致
敬礼!
生活在西安的汉族儿女:刘香漪
2019年7月16日
(作者为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2020届E5班学生 指导教师:陈莎)
新闻推荐
图为陈更(左)和学生代表一起朗诵“水韵浐灞”——献礼新中国70华诞主题诗文。■记者陈黎实习生张泽虓“当得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