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欢
什么是对读书的爱?是每日有书香为伴,是为自己的书房精挑细选,是把逛书店作为日常休闲,而在本届书博会上,一位年过九旬的西安大爷,让很多人由衷感受到了什么是对读书的爱。
29日,本报报道了一位年过九旬的西安王大爷,冒着高温,一个人骑电动代步车,赶了近10公里的路来逛书博会的消息,引发网络和坊间热议,有网友评价,通过老人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书人。就在29日下午,这位王大爷又一次来到了书博会,除了为感谢在27日帮助过他的执委会工作人员,他也再一次逛起了书博会。通过采访,老人对记者讲述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读书故事。
“书博会逛一次咋能够”
“这不是那位爱书的老大爷吗?老爷子您咋又来了?”29日,正在值班的书博会执委会工作人员路先生,在书博会现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和同伴们在27日帮助过的九旬老人王思信。大爷乐呵呵地说:“我来谢谢你们,也再逛逛书博会,这么大的书博会,逛一次咋能够呢。不过这次,我是和儿子一起来的,你们不用再担心了。”
消息被本报报道后,王大爷已经成了“名人”,见到本报记者后,大爷笑着说:“感谢晚报,我就是从《西安晚报》上看到了西安要办这届书博会的消息,所以早早做好准备,就等着书博会开幕呢。”他也纠正了报道中提及的自己年龄,“我是1929年出生的,虚岁是91岁,实岁90岁。”
提到27日自己一人骑车来逛书博会的行为,王思信大爷表示,这就是个爱书人很单纯的想法和决定,“我身体比较好,几乎每天上午都会出去遛弯,这次走得确实远了点,不过因为特别爱书,觉得这么大的盛会就在家门口办,不来太可惜了,于是我27号一大早吃完饭就出发了”。
王大爷告诉记者,自己那天一共逛了5个馆,“虽然天很热,但我很高兴。我主要看了书法、历史、诗词和健康保健等类别的书,最后买了三本。”
每天固定有读书时间
王大爷表示,自己对书的兴趣,是在读大学后越发强烈的——虽然大学学的是医疗专业,但他同样非常喜欢诗词、文史和书法类的书籍,“借同学的书看,去图书馆看,通过各种渠道找自己爱看的书。”
毕业后,王大爷在一所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教了一辈子书,读了一辈子书。退休后,有了更多空闲时间的他便开始了更多的阅读,“家里是两室一厅,一间是卧室,一间就成了我的书房,书柜、书案上都是书,放不下,就又堆了几个纸箱子。”
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这些年,王大爷的读书笔记已不知写了多少本。“虽然现在年岁大了,记忆力不太好了,但通过边看边记的办法,我年轻时看过的诗词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说到这里,老人颇有几分骄傲。此外,他还订阅了20多年的《西安晚报》和《中国书法报》等报刊,这些年,光剪报就贴了几十本,“好的文章,优秀的副刊散文,都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好,时常翻翻。”
王大爷的大儿子告诉记者,老人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早上5点起床后就吃饭、看报、锻炼,而每天下午2点到6点,则是老人雷打不动的“文化阅读时间”,“主要是看书写字,这个时间我们绝对不能打扰他,而且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天天如此,过年都不例外。”
在王大爷的影响下,家里人也爱读书,他的四个孙子都是大学生。
拥有自己的“阅读哲学”
读了半个多世纪的书,王思信老人也有自己的“阅读哲学”,“经常会有人问,读书有啥好处?我觉得读书对每个人都是特别重要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多大年纪,都要好好读书,这是终身的事情。读书能使人聪明,提高人的智慧,让人视野开阔——读书了,才能让心灵通向世界,人才不会狭隘,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
王大爷还表示,不是只有读“大部头”才是读书,“读课本也好,读课外读物也好,看杂志也好,看报纸也好……在我眼里都是读书。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当你觉得一篇文章自己喜欢,里面的文字能打动自己,让自己产生兴趣,那你就一定要多读两遍,要精读,这是很重要的。通过加深记忆,让知识的积累丰富,也让自己成长。”
被老人的读书热情感动,29日下午,本届书博会协办单位之一的西安市新华书店,为老人赠送了一套他所钟情的《中华贤文》。西安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王女士表示,老人让很多人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也希望更多人能被这种力量带动,走进阅读世界,感知读书的魅力。
新闻推荐
近年来,西安市第三中学的快速发展引起社会赞誉和知名高校关注,办学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高考质量保持高位稳定,高分优生、名...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