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劳改家”

来源:西部法制报 2019-07-06 01:00   https://www.yybnet.net/

胡旭

“劳改家”,这个任何词典里都找不到,却在一段时期、一个特殊行业中,曾被高频率使用过的词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我们系统,“劳改家”是对工作能力强行家里手的褒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在刚成立的省公安劳改学校,也就是现在的省警官学院培训。教师多数都是从劳改、劳教基层单位调来的文化程度较高、有经验的劳改干部。他们讲课和说话有个共同的特点,习惯用“劳改家”一词对同行称谓。而且讲课实践性强,所举案例几乎都是亲身经历,生动风趣,引人入胜。

学习结束,我来到渭北山区某监狱工作,所见同志也都这么称呼对方,觉得有意思。我想模仿,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感到自己轻飘飘的配不上这个词。硬是说出来,也没了警校老师和老同志们说出的那么个味儿。

我身边的一个个老同志,有新中国刚成立脱下戎装投身劳改工作的老革命,有走出校门就参加劳改工作的老同志,也有从军队回来的转业军人……他们扎根山区,坚守高墙电网内,为共和国的安宁倾注心血,把青春乃至一生美好年华无私奉献,创新并积累了丰富的监狱工作实践经验,一个个都是教育改造罪犯的行家里手,当之无愧的“劳改家”。

我觉得“劳改家”一词沉甸甸的。“劳改家”是资历的象征、是经验的积累、是光荣的使命、是责任担当、是一生坚守和奉献、是一种无畏和自豪。

那年,我的第一位直接领导——王指导,看到分来两个年轻人,非常高兴。热情指导我们开展工作,每天不管忙到几点,都要到宿舍看看我们。一次,我听到有人称呼他“王老师”,这才知道,他是20世纪60年代师范学校毕业生,分配在省城西安的少管所担任“少年犯”文化教员,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他二话不说,服从组织调动,背起铺盖就到山区来了。他给我的印象是,除了吃饭睡觉回家,在办公室里待一会儿,几乎整日在监舍和劳动现场转悠。他说话办事态度严谨和蔼,工作细腻扎实,对我一生影响很大。

当时,组织上还安排我跟一位安徽籍老同志熟悉业务。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平时不善言谈,可介绍起不同服刑人员的改造特点和管教工作经验,一套一套滔滔不绝。看到他办公桌玻璃板下,一张年轻时身着戎装的照片,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八路。听到有人说,一个服刑人员因为长时间没有家里音讯,产生悲观厌世情绪自残,谁劝都没用。他赶到现场对那人说:“我帮你!”他像长辈开导孩子般稳住服刑人员的情绪,让其放弃了轻生念头,制止了一起极端事件的发生。

有幸的是,我在单位还接触到了曾经名噪一时,20世纪60年代“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荣获全国公安劳改系统“四知”标兵称号,受到当时的西北局书记刘澜涛接见过的高贵武同志;享誉三秦劳改系统,被大家亲切地誉为“四大名旦”的马栏农场“四大管教”马文英、孙烈、司正、洪树林等老同志。他们搞改造、抓生产,都一套一套的,身上总有许多东西让人学不完。

还有许多老前辈,他们是我们单位的创业建设者,他们是共和国监狱工作发展的亲历和见证者,他们是响当当的“劳改家”。

曾有人感叹,服刑人员被判的是有期徒刑,他们这些“劳改家”被判的是“无期徒刑”;还有人感慨,他们守着的是“火山口”“炸药包”;也有人赞誉他们是攀登十八盘的勇士、特殊园丁和改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祖国强大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监狱步入了智慧化建设发展新阶段,“劳改家”这个称谓已渐渐远去,但监狱警察扎根一线、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被代代传承……

新闻推荐

儿子遇车祸变成“植物人” 公婆不忍耽误儿媳代儿起诉离婚

25岁的儿子突遭车祸成了“植物人”,怀有身孕的儿媳与公婆一起支撑起家庭的完整。可一年后,老人却非拉着儿媳到法院,要让儿子...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劳改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