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养俊
每想起周媛,我就会想起田野里沉甸甸的谷穗,沉静、端庄、谦虚、不张扬。读了她的散文集《风起长安》,我更加确认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中国邮政报》上读到一组周媛的文章,这组文章当时在邮政系统影响很大。一次开会时,我从编辑口中得知,周媛是《西安晚报》的记者。
去年年底的一天,我回家看望父亲,父亲正在读《西安晚报》,一见面就问我认不认识周媛,我问他有什么事情,他拍了拍报纸说:“你看这篇《坐个车车到咸阳》,写得好得很。”原来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周媛。
我父亲九十多岁了,爱读书看报,也出过几本书,但说谁的文章好却不多。
上个月底,我有幸得到周媛的散文集《风起长安》,因手头事情多,想挑几篇读读,没想到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因为周媛的文章很特别,与众不同。到底与众不同在哪里呢?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周媛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她的文章涉及多个方面,许多门类,包括文学、医学、书法、绘画、戏剧,历史的、现代的,她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论涉及到哪个领域,她都写得头头是道,令你感觉她的知识面很宽,气场很大,强力很足,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很强。如《杜陵原上谒宣帝》《秦腔正宗李正敏》,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二是周媛有一双观察人和社会的锐利的“新闻”眼睛。不管写人、写事、写景,她都能抓住特点、特征,她选择的视角都很独特。比如写人,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不管名人大腕还是普通老百姓,在她的笔下都富有个性,都很典型,所以她笔下人物就形象丰满、生动活泼,给人印象就很深刻,如陈忠实、赵季平,也包括未见过面的李正敏、武之望等。
三是周媛有多年从事编辑工作的优势。收入《风起长安》散文集中不少文章都是大题材的文章,和带有历史性的文章,她却写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足以看得出她选材的老练和综合提炼的水平之高。如《坐个车车到咸阳》《大禹与峋嵝碑》《探访子午峪》《汉地雪莲广仁寺》等。
四是周媛把女性细腻和柔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特点充分表现在《四府街》这篇文章上,作者生长生活在这条小街上,对这条小街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她通过对小街一树一草一花一个季节一个商店一个摊位细致的描写,尽显了西安古城小巷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以及浓厚的市井生活。周媛的文章和周媛的人一样,也有刚性的一面,文字干净利索,机智温暖,不拖泥带水,该详就详,该简就简。表达的思想也极深刻,这也是周媛散文与众多女性作者不同的地方。
五是周媛对生活的深入和感悟。周媛是位优秀的记者和资深编辑,读《风起长安》你能感觉出,她多年一直行走在浩瀚的书卷和山水之中,无论是采访人物还是寻踪历史,不管写人写事写景,你都会发现她在“一线”,这也许就是她的“职业”习惯,也许是她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解读。
总之,我认为周媛是一位很有实力的散文作家,《风起长安》的出版更展示了她的创作实力和与众不同。
祝贺《风起长安》的出版,也祝周媛在今后写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听闻她还在不断地写,我期待着。
新闻推荐
游在乡村本报记者黄敏整洁的村道蜿蜒交错,灰白相间的居舍错落有致,道路两侧处处草木葱茏,山脚下的村民活动广场上回廊亭台精...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