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导演贾樟柯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张和贾平凹的合影,配文:“西安易俗社,与贾平凹老师一起。”被网友戏称:两个老贾。
下午5点,贾樟柯的团队在兴庆宫公园沉香亭附近做着各种准备,等待贾平凹到来。他们将在这里进行贾樟柯纪录片《一个村庄的文学》的部分拍摄。
纪录片采访进行了七八个小时
贾平凹:谈文学是肯定离不开家乡的
在兴庆宫公园的绿荫中,贾樟柯导演一直在调整拍摄机器,等贾平凹一到,拍摄便开始。天气炎热,拍摄时间并不长。镜头里,贾平凹坐在花坛旁吹埙,期间,贾樟柯会走到跟前与他交流。拍完后,两人聊起天,贾平凹说起上学时的趣事,周围人都乐了。
贾平凹声音稍微有些沙哑,这两天的拍摄,他和贾樟柯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采访进行了七八个小时。此前还去了易俗社,拍摄与秦腔相关的内容。
据了解,除了对话,还要拍摄贾平凹的一些生活片段,包括走路、跑步的习惯等。而“双贾”的这次交流被很多人期待。
贾樟柯这次拍摄的纪录片是《一个村庄的文学》,贾平凹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们主要还是谈文学,“谈文学是肯定离不开家乡的。”
贾樟柯对这次采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6月2日,他就曾来到西安参观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进行前期铺垫。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当时给贾樟柯详细介绍了馆内收藏,他透露“贾樟柯导演主要对贾老师的手稿、文学历程、家乡的风貌等等比较感兴趣。”
贾平凹、余华、梁鸿……
贾樟柯第三部纪录片关注作家群像
《一个村庄的文学》英文片名:So Close to My Land(如此靠近我的土地)。贾樟柯曾做一个比喻,14亿中国人如果都在赶路的话,每个人其实都拎着一个行李,这个行李都是从乡村带来的,乡村是一个可以携带的概念。它有你的生活方法,它有你的伦理,有你的浸入到骨血里面的文化记忆。
根据国家电影局2019年4月(中旬)备案立项公示表显示,该片从数十位作家参与、于乡村举办的吕梁文学季开始,追忆马烽,讲述贾平凹、莫言、余华等作家所经历的时代,个人经验、文学表达、新中国记忆彼此交织,展开一个作家与一座村庄、一群作家与70年中国往事的讲述。
很多人关心会有哪些作家出现在纪录片中,贾樟柯曾表示拍了余华、梁鸿,其他人物也还在考虑,因为纪录片会有很多意外,肯定会有很多新的人物、新的角度出现,慢慢地让它丰富起来。
《一个村庄的文学》并不是贾樟柯的第一部纪录片。2006年,他执导了纪录片《东》。2007年,执导了纪录片《无用》。他是在筹办吕梁文学季的过程里,觉得很多优秀的作家云集,可以作为一部电影的叙事的开端,艺术家三部曲第三部应运而生。这一部纪录片,最终会形成最近这几十年的精神历史,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的作家群像。
自称是书迷
贾樟柯:“有阅读开始就读贾老师”
贾樟柯很喜欢文学,他曾说读写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但系统的阅读、写作的习惯,全社会都在减弱。他希望把优秀的作者、观念和他们的作品推荐给大众。
文学爱好者贾樟柯出过两本《贾想》,收录了他的许多专栏作品及短篇小说。据说他爱写,但写得不快,一篇1500字的短文,差不多要耗费一天。在他看来,文学是自己最基础的基本功,也希望更多人重视这项基本功。他曾说:“阅读使我们不至于愚笨,写作使我们不至于沉默。”
谈到这次拍摄贾平凹,他表现得很愉悦,他说:“这次主要拍摄贾平凹文学经历的讲述。”谈到这次纪录片找到贾平凹,他马上说:“因为贾老师的文学成就。我是贾老师的书迷,有阅读开始就读贾老师,他的长篇小说我都读过,还有他的散文。我很喜欢《古炉》《废都》《带灯》。”华商报记者 刘慧 王宝红
新闻推荐
高新一小学:每学期6850元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每学期10000元 高新一中高中:每学期11000元 今秋西安民办学校全面调价
西安民办学校今秋学费将普涨高新一小6800元/生学期高新一中初中10000元/生学期高新一中高中11000元/生学期其余各校具体...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