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农村,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除了过年,莫过于麦收之后的忙罢了。
关中可以说是中国小麦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据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在一个西周中期用于填垃圾的灰坑里,发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尽管距今2800多年了,但小麦的颗粒形状依旧保存完好。这一重大发现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镐京(今西安)周围开始大规模种植了。关中八百里平川、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小麦的生长。从后稷开始,关中就世代以农为本,农耕文明是关中稳固的根脉,尤其是夏季麦子的丰歉,更是关系万千百姓的生计。
忙罢节,是关中人欢庆夏季麦子丰收的节日。这里的“忙”,指夏收,泛指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关中的庄稼人在麦地里挥汗如雨、争分夺秒、龙口夺食,忙得黑天白夜不分。昔日,夏收全靠人力和手工,因为夏季随时会下雨,收麦要抢时间、秋种也误不得,于是,全家老少齐动员,全天候奋战在炎热的麦浪里,割麦、碾场、摞麦草、晒麦子……工序复杂,丝毫不能松懈,“忙”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节奏。
关中的麦收,从东到西绵延八百里,麦子的成熟也有先后。一般年份是在公历5月底到6月初,成熟后收割期集中在10天左右。从甘肃麦客的行走轨迹来看,收割路线是先到渭南,再到西安、咸阳,最后到宝鸡,一路收割下来,挣了一份辛苦钱,也咥面落了一个肚子圆。长篇小说《白鹿原》就通过黑娃的麦客生活,生动描写了关中麦收的盛大场景和民俗文化。
忙罢节在关中叫“过会”,俗称忙罢会。“罢”在这里就是指麦收结束了,颗粒归了仓,心安宁了下来,有了闲暇,这才开始进行庆祝活动。忙罢节是地地道道的丰收节,主要有三个习俗:一是尝新,二是回娘家,三是亲友相聚、互相走动。忙罢节有“忙前会”和“忙罢会”,“忙前会”也叫“送忙口”,就是父母、舅舅家到女儿家“看麦黄”,给晚辈送些粽子、油糕之类,也有给新婚的女儿送过夏的凉席和竹帘,顺便了解一下女儿一家今年麦子的种植情况,询问即将到来的夏收有没有困难、是否需要提供帮助等等。“忙前会”不是重点,只是“忙罢会”的前奏,表达的是亲戚之间的关心、探望和告知,为即将到来的忙罢节拉开了序幕。
“忙罢会”是节日的核心,麦田里的粮食进了仓,秋种的绿苗也从地里冒出了头,庄稼人心里踏实了,这时候才进入节庆状态,最突出的是女儿回娘家,“麦儿黄,女想娘”、“麦入仓,女看娘”。在传统农业社会,家庭结构以男性血缘为核心,女儿只是家庭的旁系血亲,平日里父母与女儿一家的走动极少,主要集中在大年初二回娘家。关中地区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最深,讲究人伦秩序,同时也最讲人情。“忙罢”时值一年中间,父母与女儿一家离过年一别已有半年之久,这个时候恰逢夏麦丰收,女儿女婿将新收的小麦做成礼馍,让父母“尝新”,分享丰收的喜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使这个节日充满了无限的人间温暖。正因为此,“忙罢节”是关中人思想和情感的最集中表达,也散发着大地回馈人类的正能量。
昔日关中“忙罢”女看娘的礼物很讲究,要拿“四色礼”,和过年一样丝毫马虎不得。结婚三年后的女儿,只送10个蒸馍和一份点心。传统的礼物中,就有用新麦粉蒸的“曲莲”,就是中间有孔的圆形馍。有的巧女子还雕花上色,有鱼、有龙、有凤,既有吉祥寓意又美观好看。在渭北一带,则是做馄饨馍,寓意天地混沌、多子多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人生活节俭,忙罢节送的最多的是“油塔子”,就是新面蒸的油塔馍。油塔馍都很大,吃的时候用刀切,又软又香,十分诱人。忙罢时,将20个形如塔的油塔馍组成一个高大的形状,很是引人注目,所以也称“油塔会”。
在渭河沿线,过去关中的“忙罢古会”是以村子为单位度过的,每个村子选一个特定的日子家家过会待客。不但所有的亲戚都要邀请来,彼此要好的朋友这一天也要登门做客。所以,忙罢古会也有亲戚会、女婿会、蒸馍会、老碗会之称。与过年不同,“忙罢”更显示出轻松和热闹,更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没有敬神和娱神的内容。大家常常是叫来各自的亲戚朋友,共同吃喝庆祝,共享丰收的快乐,共叙农家的经验,天南地北、海聊共欢。“忙罢”突出亲戚间的走动,女看娘、儿看舅、弟看姐,总之,能够扯上亲戚的都会借着机会到“忙罢”上走一遭。不少小商小贩也借着村子的节日狂欢,摆摊设点,做起了买卖,成为物质交流大会。经济好的村子还要唱大戏,更是让庄稼人过了一把秦腔瘾。据记载,位于渭河之南的忙罢古会,于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开始,从位于最南端与长安接壤的吴家庄开始,一个村子沿着一个村子过会,要延续两个月,到农历七月底在北槐等村结束,这是华夏农耕文明最独特的一个节日现象。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关中忙罢节也充满了挑战。一方面,关中夏收正在被日益先进的机械化所取代,甚至收麦与秋种一次性由机械化完成,昔日的农“忙”正日益减少,因此关中各地的“夏忙”正在淡化。昔日的“忙罢”也提前了,所谓的“七月会”已经提前到“五月会”、“六月会”了。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民已经进城务工创业,许多已成为新市民,更多的年轻人麦收过后匆匆上路,村庄过忙罢的习俗离他们愈发遥远,传统农耕文明的记忆正在新的一代农民中消失。如今,“忙罢节”正成为一种被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关中农村的记忆里褪色消失。为了抢救这一活态的文化记忆,2019年鄠邑区石井镇蔡家坡村与西安美院的一批师生,在麦田里举办了第二届忙罢艺术节,那麦田的芬芳、大地的色彩、与现代艺术的抽象,勾起了不少人对传统麦收岁月的美好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维)5月份,西安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同比涨幅中,去年翘尾和今年新涨价因素对CPI的影...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