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逐年加大,白内障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西安市第四医院白内障人工晶体中心护士长王瑞介绍说,白内障人工晶体中心也是西安市第四医院首个中心化管理试点病区,“在我们中心就诊就相当一个“小医院”,保证患者从踏入中心第一步起,就享受到“门诊、治疗、检查、手术预约、入院及出院”的一体化就诊流程,少跑冤枉路。”但是日间手术模式的开启也增加了护理的任务量。
诊疗模式更新
带来庞大护理任务
王瑞表示,日间手术大大节省了病人时间,手术后患者只需要在医院留观2小时就可以回家。但面对手术量骤增,任务繁重,人员紧缺的情况,如何保证患者及时就医,手术高效运转,人员充足到位,是护理团队亟须解决的难题。
“现在日间诊疗模式虽然没有了夜班,但是对中心护士来说更具挑战性,在承担着门诊的导医/分诊,以及各个检查室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大家承担病区责任制护士的角色,所以中心的每一位护士都承担着双重角色。”王瑞表示,现在中心的日均接诊量约500人次,护士们除了基本的接待还要采血、进行术前检查及协助治疗等各项工作,而这些工作仅由7个护士和5个实习护士来承担。因此中心的护士都是多重角色、多岗制,为了让病人能清楚了解就医流程。“我们中心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的随访宣教方式。比如,贯穿围手术期的智能语音随访宣教,护士会通过设置好的语音,在术前给病人进行注意事项宣讲,同时还有短消息提示统一推送。特别是白内障患者老人居多,分阶段的语音提醒非常必要。比如,术前需要宽松衣服和家属陪伴;术中出现不适,需要举手示意;术后要保持眼部辅料干净等,患者对这种新形式的护理工作比较认可和欢迎。”
开展“微课堂”充电培训
让护理工作更专业
做一名新时代的护理人员,就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王瑞告诉记者,她经常和团队姐妹们说,当一名护理人员不能只是埋头苦干,还要有想法和创新。于是她率先建立了“白内障中心护士学习交流”微信群,坚持每周三晚上,由中心的七位护士轮流主讲护理知识,和团队成员一起交流近期工作心得,在群里学习交流成长很快,专业知识得到强化巩固。
同时,王瑞给团队提出了换位思考的“角色体验”,让整个护理服务更具温度感。她号召护理团队时常自省:“如果自己是一位患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医院就诊,希望得到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于是就有了很多温馨画面:为了让手术患者便于携带眼药水,中心特意准备了精美的便携袋,做到一人一用,方便患者存放眼药水。同时为了防止患者遗忘眼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她们特意附上温馨的提示卡片,这样既方便患者掌握眼药水的用法,也杜绝患者在术前、术后出现眼药水的漏点、错点的行为。
王瑞说:“护理无小事,怎样在日常的工作中将琐碎做到细化,贴心,她和她的护理团队一直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希望能给患者带来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华商报记者 陈红
新闻推荐
她是护士 也是棒棒糖阿姨 受访者:西安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护士 王晶
祝福你护士你的微笑是强心剂,鼓励患者战胜病魔;你的关心是消炎药,为患者消去失望的炎症;你善意的谎言是解毒药,为患者排出生命...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