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精神科是出力不讨好的地方,她却在这里一干就是34年;有人说精神病人最不近人情,她却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待——她是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社会救助科护士长尚文娟,是同事口中的“大善人”,是患者最信任的“亲人”。
无怨无悔帮助每一位病人康复
1985年,尚文娟从护理学校毕业,来到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一名精神科护士。那一年,她刚刚19岁,风华正茂。一转眼,34年时光飞逝,尚文娟成为了科室里最有资历的护士。谈及刚入职时的经历,尚文娟感慨道:“当时分配工作,精神科好像‘禁区’,谁都不愿来。但工作总得有人干,更何况我们是护士,没有挑肥拣瘦的理由。”尚文娟说,自己对未来抱有美好想象,虽然在大家眼中分配到精神卫生中心并不如意,但在自己看来,能有份工作就已经很满足了。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精神疾病的复杂程度远超自己的想象。这些年来,尚文娟被患者打过耳光、挥过拳头、甚至用钢笔尖扎入颈部,险些刺破大动脉……“说实话,不少经历记忆犹新,说不心酸也不可能,提起来都是眼泪,但自己工作中的委屈从不向家人诉说,更何况,病人比自己更痛苦。”34年来,尚文娟见过形形色色的精神疾病患者,有音乐领域的高材生,有高帅多金的企业高管,有民间诗人,有天真可爱的儿童……“人们常说,天才和精神病人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我们的许多患者都非常有才,也正因为此,患者在这里的恢复过程过得丰富多彩。”尚文娟介绍,除日常护理外,精神卫生中心经常组织歌唱、诗朗诵、采摘、联欢会等活动,帮助每一位病人康复。
“每次,当我们将患者的病情控制住,帮他们逐渐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时,我的心中就会出现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因为我不仅仅是治疗了一名患者,而是将一个家庭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尚文娟表示,点点滴滴成就感的积累,让她更加坚定自己30余年的选择。
爱心+耐心
把病人当成亲人
出生于1996年的于子微是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新员工,与尚文娟一样,工作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也遭受了一些委屈。
据于子微回忆,入院工作的第一天下午,一个病人突然由于病情症状支配,指着自己大骂,当时自己害怕的哭了。“但第二天,这个病人叫住我说,‘子微,对不起,昨天是不是吓到你了,希望你能原谅我。’顿时,我觉得很温暖,也更加理解了病人发病时的无助。”
于子微说,病人犯病时的冲动行为并不受自己控制,作为医护人员,自己照顾他们之余,也更心疼他们。“我感觉包括尚老师在内的中心所有医生和护士,性格都特别好,有爱心有耐心,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性格都被磨的没了棱角。”回忆起有趣的经历,于子微想起一位强迫症病人,在两个小时之内反复问一位护士:“我的情况有没有好一点?”问了五十多遍,护士一边给他数着次数,一边笑着安抚他。“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从科室前辈老师那里学到了,在工作岗位上只有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是不够的,在这个岗位上,我们还需要耐心、精心的不断奉献爱心。”
“做护士,特别是做精神科护士,很多时候都是要凭良心做事的。我一直说要把病人当成亲人,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于子微说。
无私付出
营造一个爱的绿洲
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尚文娟、于子微与他们的同事一起,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精心温暖着这个特殊群体迷失的心灵。
“不管是我们‘60后’,还是新来的\‘90后’,既然我们选择了精神科护理事业,我们就得习惯付出,就要把满腔的爱,洒在这个缺少阳光的特殊群体中,为在精神\‘沙漠’里痛苦挣扎的病人们营造一个爱的绿洲。”尚文娟表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精神科医护人员就是为他们带去光的人。虽然国内目前人们对心理健康愈发重视了,可很多人还是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甚至还有些抵触。“其实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治疗的都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并不像躯体上的伤口肉眼可见。往小的说,精神问题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甚至断送人的性命;往大的说,精神问题会影响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幸福。”
当一个家庭出现一位有精神问题的患者时候,他们最担心的不是长期的治疗费用,而是时时刻刻都怕患者会做出些伤害自己或是伤害别人的事情,这种焦心足以使整个家庭崩溃。“隔行如隔山,医学是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很难了解的一个行业,但它又是离我们最近、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对于精神科患者,我呼吁人们在生活中假如遇到不要歧视、不要敌对,抱着理解、体谅的态度,让他们可以向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尚文娟最后说。李媛媛王彦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晓巍)5月9日,西安航空基地2018年先进企业表彰大会暨2019年亲商助企工作动员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西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